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是有錢人」迷思729》2024年理財趨勢展望(下):想要投資獲利,就要以中國大陸為標準以「趨吉避凶」!

2024-01-18 15:39:55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關於2024年投資佈局的重點,筆者認為有二大依據,其一是「經濟景氣」,其二是「匯率升貶」。其中,「經濟景氣」的依據很好理解,就是「投資看好的國家、地區或產業」,至於「匯率升貶」,則是考量投資人的「跨境匯率風險」。

債券:非為價差,而為固定收益及資產配置

在經歷了歷史有史以來最猛的升息之後,2024年金融投資市場的最大焦點,無不集中在「債券」身上。而投資人「瘋債券」這件事,早從2023年就開始了。

整體來說,絕大多數機構法人對2024年投資主軸的看法,都是「債優於股」。 示意圖...
整體來說,絕大多數機構法人對2024年投資主軸的看法,都是「債優於股」。 示意圖/ingimage

事實上,不論投資人錢多、錢少,在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的過程中,市場就一直有「不久會降息」的預期及說法。所以,即便美國公債殖利率不斷飆升(代表價格下跌)、買債者「慘遭套牢」,卻依舊吸引了非常多投資人的資金「跌深搶進」。其中,也包括(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ETF,根據證期局的分析,原因主要是投資人預期美利率到頂,吸引投資人踴躍進場加碼

整體來說,絕大多數機構法人對2024年投資主軸的看法,都是「債優於股」。市場上之所以較為看重債券市場,最主要是押寶FED有可能在2024年停止升息之後,還會有進一步降息的動作。例如有法人就建議投資人「拉高債券部位到六至七成」。理由在於:除了像2022年「股債雙跌」這樣,百年少見的特殊狀況外,按照歷史經驗,股票與債券兩種商品的關係就像蹺蹺板,一邊漲就會有一邊跌。

至於在債券的投資標的上,法人機構推薦的主軸,主要是美國公債與投資等級公司債。特別是後者,同時兼具了「價格波動低,但收益更高」的特性。例如安聯環球投資亞太地區固定收益投資總監曾錚就表示,相較於美國和全球債券,她更看好亞洲債市尤其是中國以外市場。

她所持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受惠美國利率政策觸頂,另一方面,中國鄰近許多亞洲經濟體成長前景良好,供應鏈變得比較多元化和區域化,同時強化了亞洲債券市場基本面,並且可望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緩和波動、強化下檔風險」。

前幾日,由於紅海危機的升高,便有專家預期,FED今年也許還有可能「再升息以抗通膨」,所以,美債恐怕還得繼續「苦守寒傜」了。但是,筆者並不會因此就認為「美債不值得投資」,也並不會特別強調「債優於股」的投資模式。

理由很簡單,因為一來,投資理財是一種資產配置的過程,在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中,不可能只有債券或股票,而沒有其他資產。只是不同風險屬性或年齡的佔比不同而已。

二來,筆者認為債券投資,並不是做為「短線進出賺價差」之用,而是具有「在股票投資失利時,由於債券可以提供一定的收益,可以抵銷股票價格下跌的損失,或是提供更多的報酬(收益)」,以及「對於持債者,提供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兩大功能。即使債券價格進一步下跌,但利息收入或可助債券基金維持正報酬

正由於投資組合中加入債券,並非主要著眼於「價差」收益,而在於「領取一定利息」,所以有關債券的配置上,筆者比較建議投資人,可優先挑選「配息雖非最高,但違約率低、確定可以收到較高配息」的標的,例如信評極高的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或ETF,或是直接投資單一優質企業的投資等級債。

至於想長期獲取固定現金流的投資人(例如退休族),筆者建議以最穩當的美國公債或相關ETF,特別是20年或30年期美國公債,而不是短、中天(3~5年或10年)期美國公債,或是長天期、收益可能更高,但風險也更高的非投資等級債。

理由很簡單,這世界上,存續期間超過百年的企業畢竟不多、債券違約的風險實在難以避免。但相對的,國家倒債(主要是指像美國這樣的大國)的機會,還比較不容易些。

當然,很多人擔心在美國債台不斷高築之下,有一天終究會「還不出錢」。但筆者認為,債台高築已是全球現象,並不是只有美國如此。且這世界,也唯有債券(特別是美國公債),能提供穩定且固定的配息。民眾若要求取超長天期的穩定現金流,除了美國公債之外,恐怕很難有「更靠得住」的選擇。

筆者想再三強調的是:買債券,一定是為長期穩定領息者,或是做為股債比資產配置標的,不是為了賺價差!個人贊成長天期穩定收息者,就是要優先考慮「需求時間與債券到期期間相匹配」的長債,特別是目前5%左右的殖利率,對於想要長期定期領取固定配息的民眾來說,已經算是滿不錯的收入了。

【股票:美股為主,亞洲(日本及印度)為輔】

在正式談到2024年「可以投資哪些國家或產業股票」之前,筆者想些替讀者,檢視一下2023年金融市場各標的的表現情形。在2023年裡,全球股市締造2019年來最強勁表現,MSCI世界指數全年上漲22%,美股重返高點,新興貨幣指數創2017年來最大年漲幅

特別在新興亞洲市場方面,2023年新興亞股中表現最強的是台股,再來是南韓及印度的18.10%。而與中國相關的深圳、上海、香港股市,幾乎是全球最弱勢的市場。

展望2024年,安聯環球投資全球股票投資總監Virginie Maisonneuve認為在美國部分,觀察就業數據和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其經濟前景看起來相對有彈性;中國經濟疲軟,但可能正處於一個重要十字路口;歐元區則要面對強勁服務業與疲軟製造業間的分歧來到歷史新高,以及核心通膨壓力。她認為2024年投資市場的變數是:經濟成長放緩超乎市場預期,甚至出現衰退。但特別看好美國的她相信,美國經濟具有軔性,能提供結構式成長機會。

至於筆者個人(長期)看好美國的理由,主要是「相對」,而非「絕對」的概念。因為從以上分析看起來,至少與全球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美國經濟還算是相對比較好的。且更重要的是:美國交易所上市股票的價值,佔了全球總額的42%。這同時反映了美國經濟榮景與創新能力,還有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

當然,筆者並不是說,除了「投資美國」之外,其他不論是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某些國家(例如日本或印度),就「完全不可看、不值得投資」,而是投資人得「分清楚資產配置中的主從關係」。上述國家或地區,不是不能投資,而是比重別擺太多。

假設FED在2024年,持續將利率維持在高檔的位子,那麼,除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經濟,特別是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對象的國家,恐怕經濟表現,都不可能太過好看。

事實上,有關美國消費好壞的新聞兩極,儘管有好的,但也有壞的。例如才公佈的美國去(2023)年12月採購經理人(PMI)指數終值,自11月的49.4,進一步下滑至47.9,也低於市場預期的48.2。

且在去(2023)年底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曾點出美國在2024年,還會美國將面臨3大經濟風險。麥格理證券也早已示警,由消費者引發的不景氣可能就要降臨,即疲弱的消費力道拖累經濟成長,使美國瀕臨衰退邊緣。

正因為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櫥窗,所以就有分析師警告,美股可能難脫大跌的命運。不過,還是有「看多」美股的機構法人。例如美國銀行之前曾預測,標普500指數今年可「上看5000點,並再創歷史新高」。

且根據《Business Insider》前兩週的報導,一旦美國聯準會(Fed)開始降息,停放在貨幣市場基金的近6兆美元(約新台幣188兆元)現金,有可望伺機而出,並在2024年,成為美股上攻的有力後盾

【陸股不能碰,卻是投資人佈局的重要依據】

但筆者的看法是:由於美股市值佔比大,再加上今年相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美國經濟「相對較好」,所以,「以美股為主軸」的大方向,是可以確立的。

只不過,投資人在進行地區佈局時,另一個重大變數就是中國大陸。個人認為,雖然今年「別碰陸股」已是定局,但是,中國大陸經濟演變,將是投資人決策佈局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自去(2023)年以來,有關中國大陸經濟的壞消息,幾乎沒有斷過。儘管中國大陸統計局17日公佈,2023年的GDP成長率達到「5%左右」的官方目標(5.2%)。但是,外界對於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幾乎是無一例外的「齊聲看衰」。

而除了經濟衰退之外,還包括「通縮」、「產能過剩」、「陷入中等收入危機」、「整體債務創高」、「人民變窮」...,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大陸即將落入日本之前的「失落三十年」。

筆者倒是認為,中國大陸是不是會成為日本第二,還是未知(因為兩國人口及市場不一樣大,但中國大陸現在的人口老化及貧富差距,卻比當初的日本還惡化,且日本人民族性偏向忍讓,與中國人相當不同)但是,調整勢必得經過一段時間。

有關各機構「看衰」中國大陸經濟的理由,一是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影響;另一個則是來自於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大陸「去風險(脫鉤)」的結果。但筆者認為,後者只不過是前者(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延伸,進一步造成中國大陸的經濟,無法靠內需提振。

特別是受到房地產衰退,以及地方政府高負債的雙重打擊之下,中國大陸組成整體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全都陷入了疲軟,恐怕短期內,都很難有讓投資人「值得投資」的好數字出現。因為直到最近,房地產仍佔中國全部財富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國大陸,房地產是家庭主要的財富來源,房市不景氣看跌帶來財富效果的萎縮,影響著消費支出,且無法靠內需提振經濟。

展望未來,儘管恒大、碧桂園等地產巨頭的巨大財務困境,仍將是拖累中國經濟前行的沉重包袱,但筆者認為,中國大陸未來經濟最大的變數,首先,是來自於於「少子化」的影響。

其次,則是「資本的外流」。而這種趨勢,則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人民幣並削弱中國的經濟成長潛力。且更重要的是,這股「資金外流」,不僅是外國機構,也還包括中國大陸本地,主要來自中國家庭和私人企業。事實上,當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搶著把錢挪往海外,而不是勇於投資國內,這個國家未來的經濟前景,也不可能會好的。

且更重要的是,筆者長期並最看好中國大陸經濟的關鍵原因,其實還是在於「最高決策當局的政策錯誤」上。這跟資本或共產主義無關,而是在「全靠人治」的國家裡,一旦沒有遇到智慧明君,就會是一場大災難。且由於資本市場對這些大小變化的反應,又是格外的敏感及強烈。所以,將對所有短、中、長期投資中國大陸的投資人,產生一定的關鍵性影響。

可以這麼說,有關中國大陸經濟不景氣的預測,應該不會有任何太大的改善。但個人認為,重點並不在中國大陸經濟有多糟?而在於:假設中國大陸經濟奇差無比,其他很多國家的經濟,也同樣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是因為,由於中國大陸經濟量體不小(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其經濟不好,全世界的經濟也不可能太好。也就是說,雖然「陸股不能碰」已是定局,但,卻將投資人進行地區佈局的重要依據。

因為,一旦中國經濟低迷,將會「讓一些依賴其經濟成長的發展中經濟體與地區面臨衝擊」。特別是在貿易上,高度依賴中國的國家。在此同時,一些亞洲國家,不但將面臨嚴酷的「供給過剩危機」,美國一些大企業,除了除了受害於中國市場的需求乏力外,還要面對來自中國國內企業的競爭

可以這麼說,中國大陸雖然撐不起全球經濟景氣,卻可以讓全球或某些國家的經濟數字「不會太好看」。而這,也是投資人在今年,進行整個地區、國家或產業投資佈局時,需要加強留意的重點。

【美國之外的看好成熟市場:日本】

在看好外資的買氣持續挹注下,截至15日為止,連漲第6天的日經225指數,終場上漲0.91%,收在35,901.79點,盤中一度漲破34年來首見的3萬6000點大關(最高3萬6008.23點),創下1990年2月以來新高

而隨著日股大漲,由在其3個板塊Prime、Standard和Growth掛牌的公司市值加總所得的東京證交所總市值,達到917兆日圓(約6兆3200億美元),正式超越了上海證交所當日總市值的6兆2,700億美元(根據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的資料,上海證交所市值在2020年7月超越東京證交所)。

事實上,這一波日本股市創33年新高,是外國人把日本股市買上去的。相信在日本人開始「投資愛用國貨」之餘,日股未來的多頭走勢恐怕「依舊可期」。

特別是日本股市,並沒有特別重大的風險因素,日本3大券商領導人更看好日經225指數,今年有望衝破4萬點大關,且將超越1989年12月創下的歷史最高點—3萬8957點。

正因為2023年日股表現強勁,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台灣33檔日本股票基金裡,6檔2023年表現超越日經225指數,其中漲幅超過30%的,有4檔之多,著實讓國內投資人「賺很大」。

不過,筆者還是那句老話,日本只是民眾資產組合當中的一環,既不是唯一標的,也不適合投放過高的比重,更不宜「單筆重押、追高」,最好是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

【新興市場:以亞洲為優選】

先說結論,若以地區或國家來分,筆者除了美國之外,比較看好的是亞洲地區的日本、鄰近中國大陸的東南亞國家,以及近幾年深受各界矚目,認為將會取代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重要地位的印度。

理由在於,一來,不管是中東或歐洲地區,都還會持續籠罩在戰爭的紛擾之下;二來,不論是拉丁美洲或澳洲,經濟都高度仰賴大宗商品。而當中國大陸等國,對於大宗商品需求減緩之際,其經濟發展,恐怕就是那麼樂觀。

最後以非洲國家為例,不是其經濟一定乏善可陳,而是:儘管根據人口預估,非洲的人口將在2050年翻倍,但是,「其所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仍較輕(經濟實力還是在美國、中國及歐盟在內的國家中)」。

當然,新興亞洲國家的經濟前景,也不是那麼「全體一片光明」。所以,筆者較看好新興亞洲各國(例如越南及印度)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根據《經濟學人》的預測,在美中對抗之下,更多中國製造商品或中國企業製造的商品,勢必透過越南等國家進行貿易,且已有數據可稽。

各方最看好的新興市場明星,首先是同屬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但非常令人玩味的是,投資印度的資金,是來自由中國大陸流出的資金,而不是原本投資成熟市場的資金。因為根據統計,由中國出逃資金,沒有回流美國,而是直接去了人口世界第一的印度,還有越南及墨西哥。

人口持續增長對印度而言,在社會和經濟上,都有非常重大的實質意義。因為,擁有豐富的年輕人口紅利與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才能讓印度無懼全球經濟下行逆風。有機構預估2024財年的(每年4月至隔年3月)GDP,將可維持在6%以上的高成長。不但有機會在2029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且其股市還有望迎來「黃金成長十年」。

至於另一個,資金由中國轉移陣地的去處,就是越南。例如《日本經濟新聞》(Nikkei)曾引用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BIC)就日本製造業國外業務,所做的民調顯示,日商未來3年看好的海外市場中,印度已連續兩年蟬聯第一,越南在2023年,也首度超越中國,升至第二名。

儘管各機構非常看好印度及越南的經濟、股市的發展,但筆者的看法仍舊是:以上這些非美國以外的投資標的,都是屬於「投入比重不高」的「衛星資產」之列,不宜將大部分的資金,重押在這些標的上。最好是採取「佔總資產比重不高」,以及「長期投資」兩大原則,以進行資產上的佈局。

且如果投資人只能「二擇一」時,筆者會比較建議投資「印度」,而非「越南」。最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的人口較多,單是消費,就足以撐起一國的經濟」。至於人口少,主要靠出口撐起經濟成長的越南,在今年各界預期,全球經濟不是那麼樂觀及亮麗之下,肯定是會「黯淡一些」的。

【投資台股:選後,一切回歸基本面】

筆者個人對於台股的看法是:至少在大選後,不確定因素(選舉結果不確定的利空)及利多(例如原本的油電凍漲利多)去除之後,也更能反映出台灣經濟的基本面。但不論如何,關於2024年的國內、外投資比重分配,筆者還是會繼續推薦加重投資於台灣。

理由並不見得是因為台灣經濟,會在今年一片大好,而是「凡投資海外,必有匯損因素必須考慮」的關係。所以,過往筆者一向的建議都是:除非投資人屬於特例(例如非常年輕,或日後選擇不住在國內),投資國內比重真的不宜「壓低」。

當然,自去(2023)年下半年之後,台灣經濟方面的「壞消息」,就一直沒斷過。例如外銷訂單表現、就業市場面臨三低困境,以及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10個月緊縮...等。

不過,在多數機構持續看壞台灣經濟之際,《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卻是非常看好台灣經濟。其所持的最大理由,便是「2023年的基期變低了」。而國發會所發佈的部分景氣對策信號等指標,也顯示國內景氣在「持續好轉」。

然而,對於2024年或未來長期台灣經濟,最為不利的壞消息,恐怕就屬中國大陸終止ECFA的部分關稅減讓。在陸方公佈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之後,工總就對外表示,對於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來說,會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勢必會衝擊國內就業。

儘管《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持認為,所影響的商品包括聚乙烯、丁二烯等,其實只佔台灣出口比重微乎其微,真正對台的影響不大。且國發會也表示,2023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降至35.4%,較2015年下降4.1個百分點,是因為因應供應鏈重組,透過政策引導,落實出口市場多元、全球布局有成。但是前台大校長管中閔卻在臉書中亦指出,台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成長5倍,但同時期台灣自中國(含香港)進口成長近10倍,實紀上並未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所以筆者認為,中國大陸ECFA終止對台灣的影響,絕對不容小覷

還有,由於台灣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特別是出口到美國、歐洲及大陸的比重不低。因為根據經濟部統計前11個月出口,亞鄰6國仍全數負成長。其中,以台灣跌幅最凶。

雖然經濟部解釋,這是因為「基期太低」所致。但是,一旦今年這幾個地區經濟都不好,台灣經濟恐怕也真的不會好到哪裡去。特別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就表示,美、中等主要經濟體狀況欠佳,且有幾個大國2024年經濟成長比2023年差,2024年全球恐會呈現虛弱的復甦。以上這些,都會影響到台灣經濟賴以維生的出口。

Box、台灣今年有可能降息嗎?

儘管國內央行在去(2023)年12月中,所舉行的第四季央行理監事會後,預估今年通膨可望降至2%以下,但較上次理監事會的估值,略為調升至1.89%、主計處的預估則是1.64%,但在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坦言,「由於通膨很高,目前並沒有降息的條件」之下,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以及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在基本工資調漲、軍公教加薪、電價適度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通膨問題恐怕並不容易解決,「降息」的機率恐怕也會更低,利率將可能維持不變。

也有媒體引述金融圈的看法認為,賴政府上任後,要面對內外接踵的經濟壓力,不只是ECFA若取消,國內產業要如何因應,一旦美國經濟降溫,台灣的出口必定受到衝擊。且當全球進入降息循環,以台灣目前仍算是低利環境,還有沒有「再跟」的降息空間

可以這麼說,要說台灣2024年的經濟「一片榮景」,恐怕是有些困難的。但是,對於投資台股的人來說,最關心的自然是「能否從台股中賺錢」?話說前兩年,台股投資人可謂是經歷了上沖下洗的波折。

以2022年為例,台股投資人平均大虧超過百萬元;但在2023年,台股在全球股市報酬率的排行中,卻勇奪第四名的好成績。且在封關最後一天,盤中高點(17945.7)點及收盤指數(17930.81點),都創下2023年最高點,整體指數大漲3793點、漲幅達26.7%、市值增加逾新台幣12.7兆元,推估股民平均獲利是101.99萬元。

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也引用數據解釋,從第二季起,AI成為帶動全球股市動能主要因子,台股明顯受惠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關鍵角色。因此,以原幣計價表現僅落後日股;若以美元計價則領先其他主要股市。

不過,由於台股指數位於高點,就有不少投資人,滿擔心今年台股,是否能延續去(2023)年的大漲氣勢?對此張惟閔表示,整體來看,上半年可能不確定性較高,加上台股位階較高,可能使市場信心較為不足;但他不忘強調,下半年隨不確定性逐漸釐清,預期股市也可望逐漸反應個股基本面。

另外,儘管長年關注台灣議題,在三黨與民間人脈豐沛的《天下雜誌》專欄作家野島剛,在大選結果出爐後曾表示:「這是一場沒有敗北者的選舉」。但筆者卻比較擔心,今年影響台股表現的最大變數,恐怕會有很大的比重,是來自於「行政部門(民進黨)」與「立法部門(非民進黨)」間的爭鬥。如此一來,不容易形成共識的政策,以及空轉的政務,都將會是「景氣能見度未知」,「傳統產業面臨極大挑戰」之下的台股,最大的利空變數。

且筆者也認為短期之內,投資人必須注意「國安基金已出清所有持股,並且大賺」的訊息。因為在國安基金出場之後,選後台股因為外資大賣而大跌

雖然官員表示,國安基金會持續關注國際情勢和台股的發展。但以過去的經驗,通常都只會在台股跌到5或10年線附近才會進場,再加上台股每年,幾乎逃不過「五窮六絕七上吊」的格局。因此,對於長期(特別是5年或10年)投資人來說,短線的大跌,反而是長線的最佳買點。

【看好商機及黃金投資】

關於未來長期投資所看好的產業,筆者認為,人口高齡化雖然是個危機,但也可能是某些產業投資的「轉機」或「商機」。先不說複雜及高科技化的產業,光是與銀髮族日常食衣住行相關的產業股價,都會因為銀髮族人口變多、生活上所必需而水漲船高,那就更不要提與銀髮族「健康」及「醫療」新興產業的「前途光明」。

此外,儘管銀髮商機與AI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隨著最近有實際證據,顯示ChatGPT「越來越笨」之餘,筆者較為看好的銀髮族商機,比較是偏向「硬體」的AI機器人,不管是工業化、自動化的機器人,或是照護類的機器人。因為,它可以取代人力的減少。

最後,筆者想花點時間,來談談黃金的投資。自從金價站穩2000美元之後,金價的後市前景,又被人重新提起。然而關於黃金投資,筆者倒不是看重它的價格大漲(像投資其他金融商品一樣「賺價差」),而是從其「長期保值性」來看。

例如《大缺貨(How Broken Supply Chains, Surging Inflation,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ill Sink the Global Economy)》一書作者James Rickards,就在書中(第237頁)指出,黃金價格上漲的最好解釋,就是「美元價值崩潰。而美元的崩潰,則為1970年代的油價上漲添了火力」。他認為,1970年代沒也實質上的油價震撼,真正發生的是美元崩潰,以及瀕臨惡性通貨膨脹。其論點,完全與《大貶值(The Great Devaluation)》一書作者Adam Baratta的講法相同。

筆者認為,假設投資人擔心美元「長期貶值」的問題,那就只能「多存一些黃金」吧!因為靠信用支撐的美元,近百年來貶值嚴重,真的還不如黃金保值。Adam Baratta在書中引用數據指出,股市過去20年股價上漲了2.5倍,但黃金上漲了6倍(第114頁),過去90年上漲了77倍(72頁)。他更指出,90年錢,一盎斯黃金可換1張20元美鈔,20年前可以換得23張,如今,更可以換78張20元美鈔(第120頁),顯示出美元貶值速度驚人。

但要特別提醒投資人的是:筆者所謂的「存黃金」,並不等於「藉由投資黃金礦業股票基金,或是黃金期貨等『賺取波段價差』」,只是純粹是基於「資產保值」的目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關於2024年股、債市場的表現,也不是沒有投資大咖「看衰過」。最知名的莫過於曾撰寫《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以及向有「末日博士」(Dr. Doom)之稱的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事實上,就如同一位粉絲給筆者的留言—「2022年的教訓跟我說,可以降低持股比例,但永遠不要離開市場」一樣,筆者會想提醒投資人:想要100%準確預測市場,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唯有做好分散投資及資產配置的動作,才能避免「集中投資」的「猜錯」風險。

筆者認為,《大缺貨(How Broken Supply Chains, Surging Inflation,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Will Sink the Global Economy)》一書作者James Rickards所說的「較好的方法是以分散的投資組合,以應對不確定性。也就是投資組合中,要同時包括「抗通膨(槓桿投資的住宅房地產、黃金、能源股票、農田和博物館品質的藝數品)」及「抗通縮(美國公債、公用事意業、市政債券、年金及人壽保險)」的資產(第283頁),以降低資產的波動性」,值得投資人參考。

更何況,由於經濟成長果實勞工分得少(受僱員工報酬長期低於企業營業盈餘),所以期來說,民眾就應該想辦法透過投資給「補回來」才行,且更重要的是:想要長期獲取較高報酬,但風險相對不高的投資人,請務必把美元定存給「戒掉」才好。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李雪雯資產配置匯率債券Fed升息降息ETF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新聞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退休金算盤/新制勞退自提 可節稅、分紅

2024-03-18

網路投保醫療險 CP值高

2024-03-18

線上買旅平險 件數大增

2024-03-18

專家教你保/中壯年心臟醫材保單 不可少

2024-03-18

保險小百科/主約搭配附約 留意各自效期

2024-03-18

退休金算盤/規劃三帳戶 打造「晚美」生活

2024-03-04

備妥旅平險、車險 安心出遊

2024-03-04

專家教你保/保險數位化 投保、理賠更easy

2024-03-04

旅遊不便險 旅程取消、更改符條件才賠

2024-03-04

保險小百科/職業分類變更 牽動傷害保險

2024-03-04

專家教你保/超高齡社會 建構保險防護網

2024-02-26

保險小百科/房東提告勝訴 租霸險才賠付

2024-02-26

宣告利率調升 有助利變保單買氣回溫

2024-02-26

新美元利變型保單 搶市

2024-02-26

《「我是有錢人」迷思733》保險不保險?!

2024-02-22

保險小百科/微電車強制險 留意投保規定

2024-02-19

退休金算盤/信託監察人 可找親友社福團體

2024-02-19

專家教你保/善用商業長照險 強化防護網

2024-02-19

寵物險…協尋、廣告、喪葬費 都有理賠

2024-02-19

寶貝寵物 首重手術住院保障

2024-02-19

《「我是有錢人」迷思732》如何避免上當受騙?

2024-02-15

年終獎金運用 掌握三點

2024-02-05

三大世代投保 各有眉角

2024-02-05

專家教你保/補齊四大險種 完善醫療保障

2024-02-05

保險小百科/保單年度計算 以生效日為準

2024-02-05

《「我是有錢人」迷思731》盡信數字,不如正確看待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2024-02-01

退休金算盤/配置平衡型基金 穩健增值

2024-01-29

保險金信託 守護財產安全

2024-01-29

友善高齡 簡化服務系統

2024-01-29

專家教你保/保意外傷害責任險 轉嫁風險

2024-01-29

保險小百科/保單批註事項 常見兩大類別

2024-01-29

《「我是有錢人」迷思730》保戶收到法院強制執行命令,可如何自救以保障權益?

2024-01-25

退休金算盤/複合債+多重資產 豐富第二人生

2024-01-22

三明治族保險 四點不漏

2024-01-22

樂齡自主權 牽動生存保險金

2024-01-22

專家教你保/投資型保單 新鮮人理財利器

2024-01-22

保險小百科/挑重大疾病險 留意理賠範圍

2024-01-22

《「我是有錢人」迷思729》2024年理財趨勢展望(下):想要投資獲利,就要以中國大陸為標準以「趨吉避凶」!

2024-01-18

保險小百科/房東保凶宅險轉嫁跌價風險

2024-01-15

外溢保單創新 守護民眾健康

2024-01-15

外溢保單市場持續成長 健走型商品買氣火熱

2024-01-15

專家教你保/企業投保兩重點 拚永續經營

2024-01-15

熱門文章

贊助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