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是有錢人」迷思709》深思熟慮後所選的標的,才能讓投資人真正安心!

2023-07-27 10:33:07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前幾天,有位網友拿著一篇媒體的報導,詢問筆者的意見。該篇報導引述某「達人」的說法表示,某檔高股息ETF今年的漲幅已多,建議賣出部分並轉進某市值型ETF。

筆者看了文章之後,便直接給這位網友建議:沒有思考好妳的投資目的之前,千萬不要隨便跟著媒體的報導「起舞(買賣)」。理由有以下幾點,值得許多有點心意不堅,想時時更換標的的讀者們參考。

台股ETF相當受到投資人歡迎。(本報系資料庫)
台股ETF相當受到投資人歡迎。(本報系資料庫)

首先,頻繁轉換投資標的,必定有「磨擦成本」。也就是「當你買賣ETF(當然也包括股票、基金等投資標的)時,除了ETF本身的價格外,投資人還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和成本」。

而以上所謂的「額外的費用和成本」,包括了:交易費用、手續費、稅收或價差…等。以上這些成本,都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交易決策,並減少投資人的交易利潤。

其次,更換的標的,也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根據該位「達人」的建議,建議投資人將手中持有的某檔配息型ETF賣出,並買進「非以配息為主,而是賺取價差」的另一檔市值型ETF。

當然,如果是整體資產配置當中,做為衛星資產的標的,投資人並不是不可以「波段操作」。但是,就算是「波段操作(更換投資標的)」,也必須符合原本所設定的汰換標準(例如將漲多的標的賣出以「停利」)。

只是筆者非常疑惑,投資學理上,可曾有將「收配息」的標的,換成「賺價差」標的的道理?再說了,「投入漲幅較小的市值型ETF」的說法,恐怕也禁不起事實的驗證。因為,「漲幅較小」從來就不是「未來獲利最高」的保證。

可以這麼說,凡是會投資高配息ETF的人,主要著眼的不就是(時間)固定,且配息金額穩定的配息?投資人真的要因為投資「達人」隨口說說、不負責任的慫恿,就立刻忘了自己的投資初衷(長期收取穩定配息),而把錢胡亂轉到另一個,完全跟自己投資理念不合的標的上?

再者,跟著高配息而頻繁轉換標的,真的「有利可圖」?就算投資人不在乎頻繁進出的「磨擦成本」,也不管所換的標的,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投資邏輯(定期獲得配息),只要他人推薦某一檔標的報酬率(或配息)超高,就真的值得「棄舊換新」嗎?更何況,假設所轉的標的讓投資人虧錢,這筆帳可是算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投資達人呢!

記得前一陣子,筆者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VT(全球股票型ETF)與台股0050 ETF長達十年的比較。該文說成立15週年的VT,回測年化報酬率只有4.7%,還不如單押0050。

筆者趕緊拿著這份資料,去請教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周冠男。之後,他請學生根據「Yahoo Finance」上資料,所算出來的VT報酬率資料是「含息6.76%,不含息4.48%」。

不過,筆者還是進一步追問周老師:「儘管VT 15年的含息報酬率是7%多,好像還是沒有『賺很大』」。但周老師的一句話,立刻把眼裡只看到報酬率高低的筆者給打醒:「對,但是投資不能只看報酬。真的要研究,還要看波動(風險)。直覺VT很分散,波動也會低不少」。

筆者之所以會提起這件事,主要是也想藉此,提醒所有陷入單純只比較報酬率高低(特別是短期)的投資迷思。也就是說,台灣投資人至今在決定投資標的時,還都是「只看報酬率」,並不會同時參考投資標的的波動(風險)。

筆者認為,從「人往高處爬」的角度來說,投資人選擇投報率最高標的的心態無可厚非,但是,投資人卻往往忘記了「凡是投資,必定有風險」。所以,奉勸投資人別去追求那「報酬率可能是最高」的一檔,而是「報酬率雖沒有特別高,但波動風險卻相對低」的標的。

不過,由於網友所提到的文章中,特別提到了台股高股息ETF,以及市值型ETF,引起了筆者的好奇心。所以,特別收集了兩者的相關資料,以進行深入了解。

只不過,由於高股息的標的還不少,且有些成立的時間不久。所以,筆者只篩選規模100億以上的高股息ETF,分別針對「配息率(表一)」、「報酬率(表二)」及「波動度(表三)」,進行了以下最長5年的數據比較:

表一、4檔規模超過百億元以上高股息ETF,最長5年配息率比較:

表二、4檔規模超過百億元以上高股息ETF,最長5年定期定額報酬率(含息)比較:

表三、4檔規模超過百億元以上高股息ETF,最長5年年化波動度(%)比較:

說明:波動度(%)越低越好
說明:波動度(%)越低越好

如果單看「配息率」,不同ETF在不同時間的表現,還是各有優劣點的。但是,如果從「報酬率」及「波動度」的角度來看,「報酬率較高,且波動度又低」的標的是00713。

而除了國內投資人最熱愛的高股息ETF,筆者又比較了3檔,規模超過百億元以上,且成立至少3年以上的市值型ETF(因為國內台股市值型ETF也不少。不過,多數不是成立時間不長,要不然就是規模不夠大),結果滿令人意外的是:從定期定額(含息)報酬率(表四)與年化波動度(表五)的考量,再參照台股大盤同期間的表現,「數字」最讓人眼睛一亮的,則是很少人知道的00850。

表四、3檔規模超過百億元以上高股息ETF,最長3年定期定額報酬率(含息)與台股大盤比較:

表五、3檔規模超過百億元以上高股息ETF,最長3年年化波動度(%)與台股大盤比較:

看到這裡,也許讀者會說:既然要同時考量「長期報酬率」及「波動風險」,那麼,國內投資人不是該投資全球股票型VT,而不是台灣的0050 ETF嗎?在此,筆者就想再舉一個,前幾天跟一位網友的對話。

話說這位網友,長久以來就只相信「全球型股票基金可以安心長期持有20年以上,其餘皆是夢幻泡影」。理論上,「全球型標的可以安心長期持有20年以上」,絕對是正確的。

但筆者的看法則是:雖然全球型標的「更為安穩」(例如本文前面所舉的VT),卻多了一道「匯兌風險」;至於其他除了台灣之外的投資標的,雖然投報率更高,但風險波動性極高,再加上也同時有匯兌風險,恐怕是最不適合國人投資;至於台灣市值型ETF,雖然穩定性不如全球型高,但是,卻有「完全無匯兌風險」的優點。

所以,這就突顯了一大國人投資的重點:世界上,並沒有獨一無二、完全沒有任何缺點的投資。既然如此,我們既然此生離不開這個地方,就只能以「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角度,來看待及選擇投資標的。筆者認為,這絕對不是鄉愿的說法,而是「凡投資,必有所取捨」!

當然,如果是距離退休年齡還很遠的年輕人,筆者認為將大部分的資產,配置在海外投資標的上,當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越是接進退休年齡、未來只在國內退休生活的人,投資在海外的比重,真的就不宜過高。甚至,全數擺入完全沒有匯兌風險的國內投資,才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ETF高股息手續費李雪雯配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新聞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我是有錢人」迷思724》投資人買高配息標的,真的想好是要定期拿配息,還是賺價差嗎?

2023-12-07

退休金算盤/安養信託專款專用 守護單身族

2023-12-04

年終保單健檢 掌握三重點

2023-12-04

保險線上活動 搞懂房貸壽險

2023-12-04

專家教你保/利變美元終身壽險 撐保護傘

2023-12-04

保險小百科/巨災再保險 降業者負擔

2023-12-04

《「我是有錢人」迷思723》光靠信託,不能解決「退休金不夠」的問題!

2023-11-30

專家教你保/保險四大優勢 有利資產傳承

2023-11-27

保險小百科/台版ICS制度 衡量經營風險

2023-11-27

保單條款導讀 快速理解重點

2023-11-27

退休金算盤/規劃美元利變險 穩定現金流

2023-11-27

醫療、長照險守護 老年有靠山

2023-11-27

《「我是有錢人」迷思722》小心子女,將成為退休父母最大的風險來源!

2023-11-23

旅平、住火險加持 安心出遊

2023-11-20

補足旅行不便險 彌補損失

2023-11-20

專家教你保/意外險挑組合型商品 CP值高

2023-11-20

保險小百科/定值、不定值險 注意理賠差異

2023-11-20

《「我是有錢人」迷思721》經驗顯示,人人瘋買的商品,多半不會適合你!

2023-11-09

退休金算盤/勞保國保年資合計15年 享雙年金

2023-11-06

一次給付癌症險 詢問度增

2023-11-06

癌症險化解爭議 朝三方向改革

2023-11-06

專家教你保/類全委投資保單 理財利器

2023-11-06

保險小百科/複保險總賠償 標的價值為限

2023-11-06

《「我是有錢人」迷思720》如何向不必要的自費醫療說No?!

2023-11-02

保險小百科/避開地下保單 投保五招檢視

2023-10-30

退休金算盤/買投資級債複合基金 穩定息收

2023-10-30

專家教你保/教師們樂退 三類保險不能少

2023-10-30

美元利變險 理財利器

2023-10-30

銀髮專屬保單 強化三保障

2023-10-30

《「我是有錢人」迷思719》要到什麼時候,金融機構才能真正設身處地幫客戶思考?

2023-10-26

純網銀、支付業 搶旅平險商機

2023-10-23

專家教你保/分紅保單 幫孩子累積教育金

2023-10-23

保險小百科/特定活動綜合險 須確認不保事項

2023-10-23

旅平險保額提高 出國更安心

2023-10-23

《「我是有錢人」迷思718》「務實」才是退休規劃的最大重點!

2023-10-19

退休金算盤/布局全球型基金 放大退休金

2023-10-16

利變型壽險 85歲也能保

2023-10-16

新長照險 添外溢、增額機制

2023-10-16

專家教你保/幫新生兒備妥四保 轉嫁風險

2023-10-16

保險小百科/汽車責任險附約 提供律師費補償

2023-10-16

退休金算盤/提高雇主勞退提撥 勞資可協商

2023-10-11

眼疾專屬保單 3C族不可少

2023-10-11

熱門文章

《「我是有錢人」迷思724》投資人買高配息標的,真的想好是要定期拿配息,還是賺價差嗎?

2023-12-07

年終保單健檢 掌握三重點

2023-12-04

退休金算盤/安養信託專款專用 守護單身族

2023-12-04

專家教你保/利變美元終身壽險 撐保護傘

2023-12-04

專家教你保/保險四大優勢 有利資產傳承

2023-11-27

保險小百科/巨災再保險 降業者負擔

2023-12-04

保險線上活動 搞懂房貸壽險

2023-12-04

退休金算盤/規劃美元利變險 穩定現金流

2023-11-27

保單條款導讀 快速理解重點

2023-11-27

醫療、長照險守護 老年有靠山

2023-11-27

《「我是有錢人」迷思722》小心子女,將成為退休父母最大的風險來源!

2023-11-23

補足旅行不便險 彌補損失

2023-11-20

保險小百科/台版ICS制度 衡量經營風險

2023-11-27

《「我是有錢人」迷思723》光靠信託,不能解決「退休金不夠」的問題!

2023-11-30

旅平、住火險加持 安心出遊

2023-11-20

專家教你保/意外險挑組合型商品 CP值高

2023-11-20

贊助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