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698》遠離三姑六婆式的建議,才是避免投資理財失誤的最大關鍵!
清明假期期間,筆者看到一則令人搖頭再三的投資理財新聞實在是有感而發、不吐不快。因為,這則「投資理財」新聞裡,透露出許多錯誤、容易誤導投資理財大眾的訊息。
話說有一名網友在某投資理財論壇中,發文詢問:「最近業務員給我推了一個分紅型的保單,要放20年、年息大概是3.5%,這樣的利息算好的嗎?如果3.5%算很不錯的話就有點想買了,畢竟今年股票行情不太好,感覺不適合繼續買股放了」。
然而,多數網友都不支持他購買,留言「投資就投資,保險就保險」、「中間扣除的成本高到和鬼一樣還逐年遞增,而且沒辦法保證一定獲利」、「20年期這樣的話我不會買」、「美匯28元以下買,29元以上賣,每年都有至少3.5%吧」…
先來看看這則新聞有哪些「錯誤」之處?首先,分紅保單能等於投資型保單嗎?更何況所有投資型保單,根本不能「保證收益」(除了少數之前有賣,號稱「保本」的投資連結型保單)。
如果回答的網友及保戶連這都不懂,如何能給出「最正確且適合的建議」?至於保戶,還能期望從網友的回答中獲得正確的訊息,以做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其次,任何保險公司收了保戶的保費,為了提供未來保障的承諾,都必須進行投資才行。只是,過去不分紅保單,保險公司就算賺了利差益、死差益或費差益,都不用額外給保戶。
至於分紅保單的保險公司,才會「給一些」投資收益給購買這張保單的保戶。這也就是文中「3.5%」數字的來由。但保戶們必須明瞭,這3.5%也是預估值,並不是「保證一定有」的。而且,保戶也很難清楚知道「保險公司有沒有少給」?如果保戶連「除了定存才有保證利息這回事」都不懂,恐怕買任何金融商品,虧錢的機率將會很高。
以上正確區別及認識,對於保戶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論是傳統保單、分紅保單或投資型保單,哪一種沒有「投資」成份在其中?其中的差別只在於: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決策權,完全由保戶負擔。所以,不論投資賺賠,都由保戶自行承擔。至於購買傳統保單及分紅保單的保戶,對於保險公司的投資狀況「毫不知情」而已(三者差異及比較請見下表)。
一直以來,筆者不但看到不少媒體,報導這類的新聞,也實際在市場上,聽聞不少年輕的社會新鮮人,喜歡上這樣的網站「尋求解答」。據了解,目的除了「收集投資理財資訊」,就是「尋求他人的免費建議」。然而,這種方式會有以下幾大問題:
首先,網上的這些回答,果真是正確無誤,且對理財大眾真正有益?就以筆者以上所舉的訊息為例,問的人丟上去不清不楚的問題,其他網友的回答也是「文不對題」、錯誤百出。如此的回覆水準,真能當做當事人的重要參考?
其次,特別是當網路上的建議「正反並陳(好壞都有)」時,對於投資理財基本知識嚴重不足的當事人,又該如何做最後的決定呢?特別是這種現象,幾乎是「無所不在」。
此時,難不成理財大眾,要用丟銅板的方式來決定?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一開始,就用丟銅板來決定所有投資理財之事,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上網瀏覽這些訊息,不是嗎?
再者,就筆者所知,網路上的回覆,有太多業務員的行銷操作。其操作方式是:由某人提出某個金融商品的訊息(當然,會「曝光」的訊息,也都是「正面」且「極具吸引力」的優點,絕對不會出現標的的缺點),再由其他周邊人等「敲邊鼓」,再三強調這些「優點」對於理財大眾的重要性。然而,在這樣的「操作」之下,網友真能從中獲得最重要、最正確,也對自己最有利的資訊嗎?
最後,筆者想要強調的是:投資理財是100%個人行為,任何對他人可能適合的建議,就真能適合自己?筆者過去,也聽聞不少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抱怨,國人對於必須付費的專業顧問「完全沒興趣」,卻非常喜歡上網搜尋「免錢」的資訊。
但是根據筆者的經驗,常常聽聞不少理財大眾,因為聽信網路上道聽塗說的建議而「吃大虧」。理由很簡單,留言的人反正事不關己,可以不用負任何決策責任地隨便說說;至於對當事人來說,卻必須承擔任何決策的後果。
所以,個人真心奉勸喜歡上網「尋求解答」的理財大眾,若想要避免投資理財上的嚴重失誤,真的要徹底遠離這些三姑六婆式的建議、認真尋找真正能幫助自己的投資理財專家才是!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相關新聞
《「我是有錢人」迷思705》老來只剩下值錢透天厝,既要生活、居住,又要資產傳承,可以這麼做!
2023-06-01橘世代、上班族 有專屬醫療保單方案
2023-05-29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 三招建立防護網
2023-05-29保險小百科/台灣保險密度高 平均保額不太夠
2023-05-29防疫險退場 醫療保障不可少
2023-05-29退休金算盤/月領2萬勞保年金 比率日增
2023-05-29《「我是有錢人」迷思704》小心「鋸箭法」,傷害了整個投資理財大計!
2023-05-25退休金算盤/定期定額買基金 享複利效果
2023-05-22保險新手 三原則建構防護網
2023-05-22刷卡消費 累計意外險保額
2023-05-22專家教你保/規劃利變型壽險 實現三贏
2023-05-22保險小百科/海域綜合保險 特定事故有賠
2023-05-22《「我是有錢人」迷思703》過度投保與過度醫療之下,民眾真的是「獲利良多」嗎?
2023-05-18專家教你保/小資族挑癌症險 四點不漏
2023-05-15保單借款 二種零接觸管道 快速辦理
2023-05-15保險小百科/投保寵物險 留意等待期
2023-05-15低利保單借款 幫你調頭寸
2023-05-15退休金算盤/精挑配息基金 穩定現金流
2023-05-08不同世代媽媽 投保有眉角
2023-05-08提前部署防癌險 轉嫁風險
2023-05-08專家教你保/醫療險混搭 強化高齡保障
2023-05-08保險小百科/保險年齡有誤 契約可能無效
2023-05-08《「我是有錢人」迷思702》美國財政部會與FED再度聯手QE嗎?
2023-05-04退休金算盤/定期定額投資 銀髮生活不打折
2023-05-02英式分紅保單 長照有保障
2023-05-02退休規劃 掌握二不三要
2023-05-02保險小百科/出國買旅平險 注意排除條款
2023-05-02專家教你保/女性寵自己 建構完整防護罩
2023-05-02《「我是有錢人」迷思701》退休了,自己的房子卻不適合住,該如何處理才最省錢、省事?
2023-04-27退休金算盤/理財「631法則」 穩健累積資本
2023-04-24理賠聯盟鏈2.0 便民再加分
2023-04-24理賠聯盟鏈2.0無紙化…二技術加持
2023-04-24專家教你保/房東、房客投保火險 有撇步
2023-04-24保險小百科/購買利變保單 搞懂回饋機制
2023-04-24《「我是有錢人」迷思700》AI趨勢狂潮之下,能「動手」及「有創意」的人才不會失業
2023-04-20終身型眼睛險 一歲就能保
2023-04-17專家教你保/保險金信託 強化資產防護網
2023-04-17保險小百科/投保定期壽險 低費率高保障
2023-04-17兒童醫療險 優選兩大組合
2023-04-17《「我是有錢人」迷思699》當世界越亂,美元反而會越強!
2023-04-13長期存股 籌孩子教育資金
2023-04-07教子女理財 善用三招
2023-04-07
熱門文章
退休金算盤/月領2萬勞保年金 比率日增
2023-05-29《「我是有錢人」迷思705》老來只剩下值錢透天厝,既要生活、居住,又要資產傳承,可以這麼做!
2023-06-01橘世代、上班族 有專屬醫療保單方案
2023-05-29保險小百科/台灣保險密度高 平均保額不太夠
2023-05-29防疫險退場 醫療保障不可少
2023-05-29退休金算盤/定期定額買基金 享複利效果
2023-05-22保險新手 三原則建構防護網
2023-05-22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 三招建立防護網
2023-05-29《「我是有錢人」迷思703》過度投保與過度醫療之下,民眾真的是「獲利良多」嗎?
2023-05-18專家教你保/規劃利變型壽險 實現三贏
2023-05-22《「我是有錢人」迷思704》小心「鋸箭法」,傷害了整個投資理財大計!
2023-05-25退休金算盤/精挑配息基金 穩定現金流
2023-05-08刷卡消費 累計意外險保額
2023-05-22專家教你保/醫療險混搭 強化高齡保障
2023-05-08專家教你保/小資族挑癌症險 四點不漏
2023-05-15保險小百科/保險年齡有誤 契約可能無效
2023-05-08提前部署防癌險 轉嫁風險
2023-05-08保險小百科/海域綜合保險 特定事故有賠
2023-05-22低利保單借款 幫你調頭寸
2023-05-15保險小百科/投保寵物險 留意等待期
2023-05-15不同世代媽媽 投保有眉角
2023-05-08保單借款 二種零接觸管道 快速辦理
2023-05-1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