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11》接受正確的金融投資理財知識,才能避免下一個山道猴子!

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若要說最近最紅的名人,就屬「山道猴子的一生」影片中的主人翁了。就在網路瘋傳他的故事之餘,還有金融機構煞有其事地,對於年輕人進行金融素養的調查

「山道猴子」自身的卡債都愈欠愈多了,還幫沒有工作收入、沒有存款的女友借信貸來改車...

該份調查結果顯示,自評對金融知識不太了解的年輕人占比達46.8%,完全不了解的比重達6.7%,合計有53.5%、過半年輕人自知對金融知識了解不足。

但筆者卻認為,假設投資人知道自己金融知識不足,恐怕還算是「比較好」的情況,就怕很多人自以為很足,但卻多半是網路以訛傳訛的錯誤資訊,就如同最近討論度最高的山道猴子。

隨便舉例來說,上個星期,筆者注意到有一則關於高配息ETF的新聞。對於這樣的結果,網路上所謂「專家」的評論,似乎是非常正面且積極的。

其理由不外乎是:可以拉高配息(也就是存股族最在意的「殖利率」);在市場行情高檔之際,強迫幫投資人「停利」;而且,由於配息來源是「資本利得」,而非單純股利收入,所以,具有一定的節稅(目前不課資本利得稅)的效果。

看到這裡,筆者腦袋裡,卻是有滿滿的疑問及困惑。因為,這裡面充滿了非常多的,投資邏輯與行為間的互相矛盾與不理性。

例如首先,會買高股息ETF的投資人,不就是為了「獲得穩定的配息」嗎?如果手中拿到的配息,幾乎都不是公司的股利,而是買賣個股的價差(資本利得),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其次,多數堅持「存股、ETF」的投資人,多半就只是著眼於定期領息,而不會買賣(至少不會頻繁買賣)可以固定領取配息的個股。既然如此,「ETF強迫幫投資人停利」的說法,又怎麼會是符合「存ETF」投資人的真正想法?

再說了,配息部分除非投資人「再投入」,否則,就不可能創造出「時間複利增值」的效果。而這,就與一般投資人「停利」之後的「再投資」行為大不同。特別是如果投資人,沒有好好善用這筆「意外收入」,結果大概都不脫「吃喝花用殆盡」一途。

第三,會執意買高配息ETF的人,早就知道國內目前「資本利得不課稅,但股利要併入個人所得中課稅(還可能要多繳健保補充保費)」的現實。如今,「大部分的資本利得可以節稅」這一點,只能說是意外的小確幸而已,還能把它說成是「高配息ETF該有的優點」嗎?

對此,筆者實際詢問了業者的說法表示,目前,寫在公開說明書裡的高股息ETF配息的來源,的確不只有所投資標的的股利,也還來自於買賣投資標的的價差(資本利得),以及部分的ETF收益平準金。

但是根據媒體的報導,這檔高股息ETF,有高達97%左右是來自於資本利得。筆者後來查找了國內最老牌的配息ETF資料,配息來源也有高達85%左右,是來自於資本利得。

筆者詢問了業者的說法,對方表示,ETF是採取被動式的投資,也就是投資標的買賣,都是按照所選取指數成份股的有無而定。理論上,隨著ETF成立的時間越久、轉換越頻繁,就越有機會產生較多的資本利得(或可能是損失)。

然而,除非指數成份股有所變動,否則,ETF不會像主動式基金的經理人那樣,會依照自己對於投資個股的判斷,而進行買進或賣出。也就是說:ETF裡個股的買賣,全都是「被動(迫)」的,不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為之,而高股息ETF所累積出的資本利得,也完全是因為剛好最近相關科技(AI)類股股價大漲而已…

當然,目前並沒有任何法令,規定ETF的配息來源,不得包括資本利得。只是投資人是否有想過:若是真想多獲得一些資本利得,為何不直接投資「不強調配息,但追求獲利極大化」的一般ETF,而需要多繞一個彎,去投資強調高配息,但配息來源多數來自於資本利得的標的?

因為根據過去的資料顯示,同時比較0050與0056十五年定期定額的年化報酬率(期間息收再投入),0050有6.63%,0056才不過4.18%。也就是說,假設投資人原本的投資目的,就是「長期獲得更高的資本利得(價差)」,那又為何要選一個與原本所設目標不同,年化報酬率又矮一截的標的?

再說了,ETF持有標的的轉換,既有可能產生資本利得,亦有可能產生虧損的。儘管虧損不會讓投資人的配息減少,但是,卻是會讓ETF一直處於「貼息(無法填息)」的狀態的。

必須向讀者特別解釋的是:筆者並沒有100%堅持,高股息ETF完全不能或不值得任何投資人購買。只不過,當投資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然後又隨著金融商品銷售人員的有利話術「一變再變」、「自圓其說」之際,這樣的投資決策,真的能替自己贏得該有及想要的獲利嗎?而這樣的行為,又跟「完全受旁人影響,一生追逐並沉迷於網紅形象」的山道猴子,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所以最後,筆者還是想藉著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周冠男的話,提醒所有一心只想投資高股息ETF的投資大眾:「殖利率一點都不重要,總報酬率(=資本利得+殖利率)才是重要的」。當然,以上不只是想要「存股」的人,恐怕也是所有投資人在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都應該徹底牢牢記住的正確金融投資理財知識之一!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ETF 李雪雯 配息 高殖利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