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16》分紅保單適合什麼人買?

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上個星期,筆者受正聲廣播電台「財經早知道」節目主持人羅際夫的邀請,去談最近引發保險市場關注的一個話題—某家被封為「兒童神單」的分紅保單,因為「銷售話術爭議」而下架。但是新改版保單上架才沒多久就又下架,成了史上只開賣16天的短命保單

話說國內的分紅保單,一直都有在持續銷售,從沒有停止過。特別在2003、2004左右,分紅保單「全盛」的時期,非常多家壽險公司都在賣分紅保單。

保誠人壽的分紅保單計算方式不清,遭金管會盯上。示意圖/ingimage

只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投資市場崩盤之後,這種號稱「保險公司所賣保單有賺錢,就會分給保戶」的分紅保單,因為獲利及分紅狀況不理想,便紛紛停賣。然而,仍有一家只透過銀行、保經代通路銷售的外商保險公司持續銷售分紅保單,且業績也佔其FYP(首年度保費收入)8成以上。

有業者表示,保險公司會不會推出分紅保單?或是以此為主打商品?主要得看其不同種類保險商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利變型保單看宣告利率、投資型保單看績效表現),以及銀行通路業績佔比的高低。

也就是說,當一家保險公司銀行通路業績佔比較高時,其所推出保險商品,就會受到銀行通路看法所「左右」;而如果保險公司,無法拉高宣告利率時,由於利變型保單難以銷售,就只能想辦法讓保單「推陳出新」。

在壽險公會18日,所公佈的壽險業業績統計中,今年前8月新契約保費4,721億元,年減了17.1%。但根據一位業者的說法,兩家唯二銷售分紅保單的公司,今年前8月的FYP,就有近300億元的水準,較年初成長了近4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分紅保單的業績挹注,前8月新契約保費衰退的幅度,將會更為嚴重。

至於今年分紅保單之所以會賣的好,業者普遍認為,是與利變型保單(因為美國FED升息,保單宣告利率跟不上債券殖利率、「年化報酬率」不夠誘人有關),以及投資型保單(因為金管會大力整頓高配息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讓保戶不再青睞)的銷售大減有關。

然而,由於分紅保單的設計,原本就比傳統固定利率,或是依宣告利率增減的保單要複雜,且在市場上行銷話術非常混亂之下,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此專欄,重複提醒想買這類保單的保戶,以下幾大重點:

首先,分紅並不「保證」。儘管分紅保單的帳目(保單獲利狀況),會比傳統的利變型保單更加清楚。再加上監理單位規定,只要公司投資有獲利,法令規範保障保戶享有可分配紅利盈餘七成以上。

且根據業者的說法,之前在林全當財政部長時代,也曾要求保險公司「不論是否有賺錢,都要補給保戶中分紅」。且如果連續兩年做不到,就要向主管機關進行說明,並提出改善方向。

只是據了解,過去仍有保險公司「並沒有補到中分紅」。所以,保戶千萬不要對於「有分紅可領」這件事「太過樂觀」。畢竟,保險公司能不能分紅,除了跟個別公司「投資操作好壞」有關外,還與「金融市場漲跌」有極大關聯。一旦投資市場不好,保戶想要拿到分紅的機率就降低了。

其次,分紅保單有兩種,各適合不同的保戶。國內所賣的分紅保單,一種是英式分紅保單,另一種則是美式分紅保單。一般來說,分紅可以「現金給付」、「抵繳應繳保險費」、「儲存生息」或「增加保額」。

但以「英式」為例,就只能選擇「增加保額」一途,而只有「美式」分紅保單,才可以讓保戶領到現金。且更要提醒保戶的是:就算是「美式」保單,保戶也不是在投保後的第一年,就能馬上就有分紅可領。

也就是說,「英式」分紅保單比較像是傳統「增額終身壽險」,或是「利變型保單」的「增加保額」功能,而不會讓保戶領取現金。所以,這類保單就比較適合「想要不斷增加保額」的民眾投保。假設保戶就是想要領取現金分紅,就比較適合選擇「美式」保單。

再者,除非是公司正式的銷售文件(DM),業務員自己給的概略數字,保戶千萬不要相信。筆者曾私下聽說,有的保險業務員在推銷時,會跟保戶說:分紅保單就算不發現金,也可以將保單「解約」。

因為,只要保單的解約金夠多,一樣有「短期儲蓄生息」的效果。但事實上,有關數字會有「貓膩」的部分,其一是「分紅之有無」,其二是「分紅的公式」。

先以某張停賣的「神單」為例,就有許多業務員,是用「一年繳12萬、10年繳120萬元、12年領回180萬元,等於多了60萬元(報酬率50%)」的自製DM,向不少保戶推銷。

如果保戶認真檢視建議書裡,不同性別、年齡及保額試算出來的相關數字便可發現:這裡的「報酬率50%」的數字,是「有中分紅」前提下的解約金。假設保戶這幾年都沒有分紅可領,那麼,第12年解約金,則只有折扣後累計所繳保費的一半多一點而已。

因為以這張被停賣的分紅保單為例,由於保單設計成10年期繳費,0歲開始投保的保戶,若想在10年內想要解約,全都沒有任何分紅可領,且解約金遠低於總繳保費(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回折扣後累積總繳保費的0.2%;甚至第10年繳費期滿解約,也不過拿回一半多一點而已)。

且萬一保戶不幸,在第16保單年度內身故,很抱歉,壽險保障也是連折扣後累積總繳保費的一半多一些。雖然從保單第17年度開始,壽險保障大幅提高(逐年高於折扣後累積總繳保費),但假設保戶想拿回解約金(選擇解約),如果保戶連年沒有中分紅可領,則要等到第35年保單年度時,解約金才會大於折扣後累積總繳保費(也就是所謂的「保本」)。由此,也更突顯出時下許多銷售的業務員,恐怕都沒有真正搞清楚分紅保單是什麼?以及在什麼狀況下,保戶真的可以領到「分紅」?

也許很多銷售的保險業務員或保戶都會說:依業者所公佈的過去分紅數字顯示,中分紅的「預期標準」,不是都有順利達標嗎?但是據筆者私下請教業內人士的說法,有些保險公司提供的「年年都有分紅」的資料,也只是「近十年左右」的數字,並不是金融嘯時期,全球金融市場崩跌後的分紅資料。

特別是在分紅公式方面,各家保險公司不同分紅保單的「分紅」計算,其實都不相同(也難怪這期間,還傳出「某家壽險公司分紅保單的公式,連金管會官員都看不懂」的新聞)。所以,保戶千萬不要落入「只比中分紅高低」的數字遊戲中。

正由於分紅保單「不保證分紅」,再加上各保險公司在保額、解約金、分紅公式等設計上的不同,儘管因為金管會的「干預」,讓幾張行銷話術誇張到離譜的分紅保單「停售」,未來的保戶,還是會面臨保險業務員的推銷。

因此,筆者想要在此提醒保戶:如果想要穩定而固定的收益,真的不如去選擇傳統的利變型保單。畢竟,分紅保單的所謂「紅利」,其「作夢(不確定)」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

假設不擅長投資的保戶,在市場利率不斷走高之下,不甘願就只拿較穩健的「報酬率(宣告利率)」,筆者還真的比較建議,不如優先考慮類全委的投資型保單。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保單 壽險 李雪雯 金管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