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是有錢人」迷思669》給最近一、兩年要退休者的投資理財建議

2022-07-14 12:50:15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退休族群一定要謹慎理財,為自己老年生活做準備。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
退休族群一定要謹慎理財,為自己老年生活做準備。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上個星期,有位朋友傳一篇文章(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6354771)給筆者參考。裡面提到受到通膨高漲及股債雙殺的影響下,標普500指數2022年下跌近17%,上週五一度墜入熊市,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今年也下跌9%。

該文引用PGIM投資管理公司退休研究長布蘭奇(David Blanchett)的說法表示,這對於退休才沒多久的投資人來說,對市場震盪的承受度最為脆弱。所以,他得出「2022年是個危險的退休年」結論。

也因為這篇文章,讓筆者想到國內,應該也有不少準備退休的人,可能面臨到相同的困境。對此,筆者採訪了3位在理財規劃上非常資深的專家,希望能給有相同困擾的民眾,一些實用的指引與方向。

當然,退休之際才遇到金融市場大跌,對於退休者來說,有的人有選擇,有的人則無從選擇,例如退休年齡已到,不得不屆齡退休。但不論如何,個人建議預備要退休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首先,就是要先檢視自己所準備的退休金,是否足夠退休後的生活?具有二十多年理財規劃經驗的安睿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研究部經理連毓濬表示,如果退休後的生活費不足的情形,自然就不能輕言退休。

這個時候,預備退休的人接下來就得思考:有沒有辦法延後退休?假設當事人受限於大環境的限制,不得不屆齡退休。那麼,就要另外想辦法「開源」、「節流」,以便讓退休計畫不受到任何干擾。

例如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駱潤生,就建議預備退休的人,可以找兼差的工作,或是把個人嗜好,想辦法「變現(變成現金)」;又或許有自住房,也還能夠透過「以房養老」,「榨」出一些退休金出來。

當然,連毓濬也不忘進一步補充說明,如果民眾可以延後退休,則可以再工作幾年、多存一點退休金;假設不能延後退休,則就只有「縮減開支」一途。

至於在「節流」部分的方法,像是駱潤生就建議,先從平日開銷大的人、事、物著手,像是耗費金錢較多的名車,或是常習慣跟朋友應酬並搶付帳等習慣,一定要儘早去除掉。又或許是把都市的房子出租、獲取租金收入,自己搬到生活費比較便宜的鄉下去住。

此外,他也提醒準備退休的人,一定要優先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像是資產負債及現金流狀況。如果有壞的債務,一定要優先清償才是。

其次,只要準備3-5年生活費,其餘資金仍然可以繼續投資。事實上,所謂的「退休金準備不足」,也許並不如當事人想的那麼嚴重或不能解決。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陳敏莉坦言,一般民眾在屆臨退休之際,總是有可能遇到退休上的變數,像是退休金準備不足的問題。

她認為遇到此一問題的人應該思考:如果過去有投資,為什麼現在需要擔心呢?會不會是因為股票部位太高了呢?但是如果已經就是這麼高,怎麼辦?例如退休金價值是1000萬元,現在因為金融市場大跌,市值只剩下800萬元時,當事人其實沒有必要,現在就把所有投資進行停損,領回只剩下的800萬元。「因為退休,並不一定立刻要將投資資產全數變現」,她說。

陳敏莉不忘強調,高齡長期照顧的費用,通常不會在民眾剛退休時候發生,多數會在人生的最後10年間出現。所以,退休前幾年的生活費,可以先靠勞保+勞退的挹注,再透過長期投資的方式累積資產,以做為日後長照的需求之用。

她的意思是,當退休前一、兩年,金融市場大跌之際,民眾也不用過於擔心。反而可以善用這市場大跌的時候進行投資,多累積一些財富為日後的長照需求做好準備。舉例來說,如果有200萬元現金,扣掉5年的緊急預備金120萬元(例如每月生活費是2萬元),就有80萬元可以定期定額投資,以累積未來長照需求的費用。

然而,儘管在面臨退休之際,不代表立刻要將所有投資資產進行「變現」,但陳敏莉不忘再三提醒「退休前」的原則是:只要維持約半年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外,其餘的現金都應該拿去做投資,且持股比重,一定要大於固定收益資產。

至於實際「退休後」,就要調整以上的比例。以緊急預備金為例,越靠近退休時間,則要準備1-3年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退休後所持有的現金及活存,大約要是3-5年的生活費。至於時間的長短,則視當事人對於「安全性」的偏好程度。

亦即對預備退休的人來說,「預留退休後,足以支應日常生活的緊急預備金」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筆「緊急預備金」要預留多少?又該存放在什麼樣的資產標的上呢?

三位專家都認為,退休後的緊急預備金,基本上以「夠支付3-5年生活費」,並視「個人心裡的安全度」而定,也與個人實際投資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報酬間有關。

當然,以上的3-5年,還得看當事人有沒有其他的現金流(例如勞保或勞退)?例如陳敏莉就有一位還想工作,但因為公司政策關係,不得不提早退休的客戶,原本很擔心退休金不夠的問題。但後來實際精算後發現,他光是領勞保+勞退,每月就有2.7萬元。退休金不足的壓力,頓時減少許多。

至於緊急預備金的存放處,連毓濬再三強調,一定要放在現金(因為考慮流動性及價值不致於虧損,因此以存款或貨幣型基金為主。但公債或投資等級債,仍有跌價的風險,並不適合。至於6年期的儲蓄險,因為期間毫無流動性可言,並不建議持有)上頭。

但,假設財力還充足,且完全無法容忍退休後生活費有任何減損的人,駱潤生建議可買年金險進行「保底」。他進一步解釋,雖然它的投資效益不高,但至少可以讓被保險人「有一口飯吃」。

再者,退休後仍然可以投資,只是,不能「抄短線、要求過高報酬率」。連毓濬不忘再三提醒,如果民眾一心只想用超高的報酬率,來補足退休金的不足,恐怕會「適得其反」。他認為退休金仍不足的人,或是想靠高投資報酬率補足退休金的人,只是更把自己曝露在市場更大的風險中而已。

所以,關於「退休後是否能繼續投資」這個問題,三位專家口徑一致地表示「可以」,但三位專家也不忘再三提醒:退休不是一切等到當下要退休了,才開始考慮退休金夠不夠的問題。

「如果已有退休的打算,在退休時間靠近之前,就要預先做好準備,例如把原先已準備好的生活費或資產,擺到波動性低的資產上」,連毓濬進一步解釋:「由於市場行情隨時有可能下跌,這樣做,可以避免因為市場大跌而贖回虧損的資產。也就是說,假設市場大跌,按照原訂目標退休,可能就不是個明智的做法。所以,一切都應該提早準備才是。如果投資前面累積期間長,面對退休當下的波動就會較小」。

這也是連毓濬再三強調,民眾在進行長期的退休規劃時,「每年進行財富的體檢(檢視)」相當重要的關鍵。他認為,檢視必須依照客戶的資產規模、預期報酬率及日常花費而有不同。而這個「生涯資產模擬」的重點有二:

首先,依現有條件及各種推估,了解現有資產可以支應多久的退休生活?已準備的資產是否屬於「安全水位」?

其次,進行資產配置。原本屬於積極型的資產組合,就應該轉往保守型的組合。

再者,也要同時檢視已有保險保障是否充足?

正因為如此,三位專家也不忘強調,退休後投資部分的股、債比,勢必要進行調整。陳敏莉進一步解釋,假設民眾想在60歲退休,並且在55歲時,就開始調整股債比,理論上就算屆齡退休時,股票市場大跌,也不致於讓退休族面臨難以退休的大虧損。

儘管這次是幾十年難得一見的股、債市同時大跌,但陳敏莉認為,上半年的表現差,不一定代表全年金融市場表現一定差;且就算今年市場大跌,也不表示明年一樣如此。

陳敏莉認為簡單一句話:當紀律化地執行退休規劃,也就是在退休前幾年,就降低持有股票的比重(如此,可以降低整體資產的價格波動風險)。所以,她奉勸即將退休的人,眼光不要看近期(一年左右的時間),而要把眼光放遠(未來5或8年以後)。

假設此時市場大跌,陳敏莉認為當事人至少有一年的時間,可以連續買到最便宜的資產、拉高未來的投資獲利。「所以,現在市場大跌,反而是『擠錢出來逢低進場投資』的大好時機」,她說:「這個時後,投資人繼續猜『市場會跌到幾點』,已經毫無意義了。一切理財上的思考,一定要拉開『現況』,因為只著眼於眼前的現況,會影響自己進行理性的分析,而無法針對退休金進行管理與分配」。

最後,預備退休的人,也要注意相關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例如連毓濬及駱潤生都不忘提醒民眾,在檢視自有資產是否足夠退休之際,也要同時注意相關風險的保障是否充足?他建議民眾把所有保單拿出來檢視,看是否有需要增刪之處?

另外,駱潤生也建議預備退休的人,不妨先做個全身身體檢查,以免因為未發現重大疾病,而在日後出現花大錢治療的情形。除此之外,他也提醒民眾也要注意親友借貸的風險,千萬不要再借錢給親友,以免讓自己曝露在多餘的財務風險之下。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李雪雯債券儲蓄險退休金

延伸閱讀

國安基金懶人包》可進場嗎? 專家:5千億全下也很難跟外資對幹

國安基金懶人包》可進場嗎? 專家:5千億全下也很難跟外資對幹

中國專家:BA.5致病性減弱 多無症狀檢測困難

中國專家:BA.5致病性減弱 多無症狀檢測困難

父砸退休金當沖「每月慘賠4萬」!兒哀嚎太難受 過來人曝嚴重後果

父砸退休金當沖「每月慘賠4萬」!兒哀嚎太難受 過來人曝嚴重後果

全教總轟公教薪資審議黑箱 要求經濟成長與受雇者共享

全教總轟公教薪資審議黑箱 要求經濟成長與受雇者共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新聞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退休金算盤/備妥三帳戶 退休添靠山

2023-03-27

保海外突發疾病險 安心出遊

2023-03-27

海外突發疾病險 提醒你:留意理賠限額

2023-03-27

保險小百科/忘記繳保費 寬限期補足

2023-03-27

專家教你保/家庭保險規劃 掌握四大重點

2023-03-27

《「我是有錢人」迷思697》SVB的倒閉,再一次提醒投資人「風險分散」的重要性!

2023-03-23

產險虛擬駕訓班 讓三寶現形

2023-03-20

退休金算盤/違法掛保職業工會 得不償失

2023-03-20

檢視車險保障 安心出遊

2023-03-20

保險小百科/理賠聯盟鏈2.0 一站搞定申請

2023-03-20

專家教你保/保美元利變險 兼顧傳承、退休

2023-03-20

《「我是有錢人」迷思696》面對日益動盪的世界,想要投資精準,就需要多一點政治判斷!

2023-03-16

退休金算盤/錢進投等債 賺取穩定配息

2023-03-13

外溢保單夯 回饋機制升級

2023-03-13

外溢保單兩類型商品 最受青睞

2023-03-13

專家教你保/單身族備妥四保 晚年有靠山

2023-03-13

保險小百科/保費減額繳清 保障額度降低

2023-03-13

《「我是有錢人」迷思695》一知半解的專家,真是害人不淺

2023-03-10

退休金算盤/新制勞退提好提滿 養胖小金庫

2023-03-06

保險理財 退休、上班族大不同

2023-03-06

保險年度「三檢」 有效運用資金

2023-03-06

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保單健檢 有撇步

2023-03-06

保險小百科/展期定期保險 注意保障期間

2023-03-06

《「我是有錢人」迷思694》想要投資賺錢,制度及投資人心態都得調整!

2023-03-02

保險小百科/保費自動墊繳 留意條款規定

2023-02-28

自駕族、通勤族 投保有眉角

2023-02-28

上網買旅平險 快又省錢

2023-02-28

專家教你保/家庭保險規劃 經濟支柱優先

2023-02-28

退休金算盤/利變型終身險 養胖退休金

2023-02-28

孩童保險規劃 分階段補強

2023-02-20

孩童保險完善防護網 六點不漏

2023-02-20

專家教你保/投保旅平險、傷害險 安心出遊

2023-02-20

保險小百科/癌症險給付 分三大類型

2023-02-20

《「我是有錢人」迷思693》「理財」應該主動、「投資」才要被動!

2023-02-16

退休金算盤/附保證給付年金險保單 理財利器

2023-02-13

醫療險理賠 新服務幫大忙

2023-02-13

醫起通功能升級 照顧偏鄉需求

2023-02-13

專家教你保/保單健檢四招 架構防護網

2023-02-13

保險小百科/保費躉繳、期繳 先看經濟狀況

2023-02-13

《「我是有錢人」迷思692》錯誤的報酬率試算恐怕害人不淺!

2023-02-09

退休金算盤/投保勞保國保 注意繳費期限

2023-02-06

線上投保車險 純網銀參戰

2023-02-06

熱門文章

退休金算盤/違法掛保職業工會 得不償失

2023-03-20

退休金算盤/備妥三帳戶 退休添靠山

2023-03-27

《「我是有錢人」迷思697》SVB的倒閉,再一次提醒投資人「風險分散」的重要性!

2023-03-23

保海外突發疾病險 安心出遊

2023-03-27

專家教你保/家庭保險規劃 掌握四大重點

2023-03-27

海外突發疾病險 提醒你:留意理賠限額

2023-03-27

產險虛擬駕訓班 讓三寶現形

2023-03-20

《「我是有錢人」迷思696》面對日益動盪的世界,想要投資精準,就需要多一點政治判斷!

2023-03-16

專家教你保/保美元利變險 兼顧傳承、退休

2023-03-20

退休金算盤/錢進投等債 賺取穩定配息

2023-03-13

退休金算盤/新制勞退提好提滿 養胖小金庫

2023-03-06

保險小百科/忘記繳保費 寬限期補足

2023-03-27

保險小百科/理賠聯盟鏈2.0 一站搞定申請

2023-03-20

外溢保單兩類型商品 最受青睞

2023-03-13

檢視車險保障 安心出遊

2023-03-20

外溢保單夯 回饋機制升級

2023-03-13

專家教你保/單身族備妥四保 晚年有靠山

2023-03-13

保險小百科/保費減額繳清 保障額度降低

2023-03-13

保險理財 退休、上班族大不同

2023-03-06

保險小百科/展期定期保險 注意保障期間

2023-03-06

《「我是有錢人」迷思694》想要投資賺錢,制度及投資人心態都得調整!

2023-03-02

自駕族、通勤族 投保有眉角

2023-02-28

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保單健檢 有撇步

2023-03-06

贊助廣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