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是有錢人」迷思636》台幣升貶,從來就不該是投資海外的重要依據

2021-09-16 15:20:13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受到熱錢持續匯入的影響,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在9月6日,再現了自6月1日以來的「27...
受到熱錢持續匯入的影響,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在9月6日,再現了自6月1日以來的「27.5字頭」,一度觸及27.58元。 本報資料照片

自8月中下旬開始,升勢沉寂幾個月的台幣,忽然又開始明顯走升。受到熱錢持續匯入的影響,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在9月6日,再現了自6月1日以來的「27.5字頭」,一度觸及27.58元。

由於台幣大升,市場立刻又出現「喊買美元」及「投資海外」的「行銷話術」。一位收到業務員「現在正是『便宜』買美元保單好時機」促銷信函的讀者,就寫信詢問筆者:現在台幣升值,真的是購買美元保單的最佳時機嗎?

依照壽險業者的統計,8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逾新台幣500億元,占當月新契約保費的55%以上,也因此帶動8月新契約保費突破900億元,較去年8月成長逾55%,至少是69個月來最大增幅。

事實上,如果實際仔細檢視各壽險公司熱銷的投資型保單,幾乎都是外幣(特別是美元)計價,且「月配息」的天下。而這類投資型保單之所以熱銷,除了拜全球股市多頭行情所賜之外,其實也與台幣升值密切相關。

幾乎毫無例外,每次只要出現台幣升值的新聞,就會看到外幣保單或境外投資金額大增的新聞。在此同時,也會出現一陣子的「換匯潮」。然而,換外幣出國玩,跟實際投資理財,完全是兩碼子事。

國人可以在台幣升,而要去旅遊國家貨幣大貶時,多換一點外幣,以便讓自己未來旅遊消費時,可以換到更多的東西。但是,投資理財可就完全是不同的故事了。

就以文章開頭發問讀者所提到的美元保單為例,它會有兩大問題:首先在繳費部分,不可能「每次選在台幣升值時,都能『賺到』」。除非是躉繳保費,否則以期繳保費為例,這一次保戶換美金是「賺到了」,但下一次,如果下一次台幣貶值,那保戶還不是沒有賺到?

以期繳20年為例,假設每次繳交保費的時候,台幣都是貶值,而非升值,那麼,保戶單單因為最近台幣升值,而搶買美元保單,又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嗎?

也許有的保戶會「不以為然」地回應:這有什麼關係?就算保單採用「期繳」,我只要在台幣每次升值時,多換一點美金擺在外幣戶頭裡,等繳保費時再「一次扣」。

這種方法,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這代表保戶必須預先準備一筆保費,「idle」在外幣帳戶中。從資金運用效益高低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最佳的資產配置方式。畢竟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存款收益率又是各種投資理財工具中最低的。

其次以保單到期的給付為例,一樣也會面臨台幣升貶的匯兌損益影響。例如前幾天,筆者看到一則新聞提到「投資海外配息基金,報酬與配息兩頭賺的訊息。

當然,在全球股、匯市都大漲的激勵之下,投資配息基金固然可以「兩頭賺」。但是,台灣的投資人常常忘了:投資海外的收益,必須扣除匯率損失。就以美元兌台幣匯價為例,自今(2021)年年初到最近一波的高點,已升值了6.6%。這代表投資人拿到的所有獲利,都要再減個6.6%,才算是紮紮實實握在手裡的所得。

筆者認為投保外幣保單的重要時機,一要看「需求」,二是看「匯兌風險」。 報系資料照
筆者認為投保外幣保單的重要時機,一要看「需求」,二是看「匯兌風險」。 報系資料照

回到文章開頭,筆者對於讀者「此時,該不該買美元保單」提問的回答是:台幣升貶,從來就不該是投資海外的重要依據。看到這裡,也許讀者會問:如果台幣升值,不是投保外幣保單的重要時機,那什麼才是呢?筆者的答案是:一要看「需求」,二是看「匯兌風險」。

首先在「看需求」方面。需求的形式有許多種,「個人投資組合中,是否需要外幣資產」,是「需求」面很重要的考量重點之一。簡單來說,如果理財大眾未來不需要用到美元(例如到美國置產、退休、子女要去美國唸書…等),還真的沒有太大的必要「非要持有美元資產」不可。

事實上,這樣的大原則,也一樣是國人投資理財時最重要參考。舉例來說,國人常因為海外投資報酬率高,而把所有資產,全都挪往國外。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特別是未來偶爾才會出國遊玩,大部分生活都使用台幣的退休或接近退休的族群。若不是100%,也最好應該是所有資產的八、九成,都要擺在台幣資產上頭。

對於不同的理財大眾而言,每一個人對於「需求」的定義都不同。也許在市場低利率之下,每一個人要完成一生不同的理財目標,勢必得靠「投資」來完成。但是,每人的保障金額的高低,或是否充足,其實存有很大的差異。

根據9月5日的媒體報導,壽險業者預估今(2021)年前八月,整體壽險業的投資型保單初年保費收入(FYP)含帳列負債項下已逼近4,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逾九成。

不過,同樣是「投資型保單」,其實有兩大類別—變額(萬能)壽險及變額年金。後者,因為絕大多數不具有壽險保障,投資人是可以把它視為「投資標的」之一。

但是,對於前者的變額(萬能)壽險,一般大眾可不能單純只從「投資」或「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這是因為在眾多「需求」中,「有沒有保障需求」,也是考量之一。

所以,一旦投資人完全沒有保障的需求,只想單純做投資,何必要買保單來降低自己的整體投報率?由於保障是需要成本的,只要成本一增加,就會把整體投資收益給拉低。那麼,外幣(美元)保單恐怕就不是投資人的頭號優先選項。

筆者提醒台幣升貶、高年配息率,從來就不該是投資海外的重要依據。 報系資料照
筆者提醒台幣升貶、高年配息率,從來就不該是投資海外的重要依據。 報系資料照

其次在「匯兌風險」方面,也必須列入「匯兌風險」。筆者之前,常聽到投資海外的理由,不外乎是「海外市場的投報率比國內高」。然而,許多因為投資海外的國人,卻常常忽略掉「匯兌損益」的問題。

就以國人愛買的儲蓄險為例,台幣保單的「賣相」比外幣保單差,主要就是因為「宣告利率低(反映出保單的IRR也會比較低)」的原因。

實際以某大壽險公司銷售的利變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1.5%、宣告利率假設為2%)為例,27歲女性投保100萬元的年繳保費是33萬多元,但繳費六年後,解約金加上增額繳清保險金,才不過比總繳保費多出近3萬元。

等於保戶六年的總報酬率,才不過1.4%多一點。對,讀者沒有看錯,等於保戶「存」了六年的儲蓄險,才拿到1.5%,換算出來每年的IRR,連.03%都不到。但是,現在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雖然不到1%,但也還有0.8%的水準。

再以同一家壽險公司,推出的美元利變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為0.75%、宣告利率假設為3.05%)為例,31歲女性投保5000美元的躉繳保費是近5000元,第二年的解約金,都不及躉繳保費。一直要到第三年保戶解約,才能領比躉繳保費還多近200美元的解約金,加上增額繳清保險金。等於保戶三年的總報酬率是3.6%左右,換算成一年的IRR,也不過是1%多一點。

單從絕對數字上來看,也許保戶購買美元保單的報酬率,遠高於台幣計價的儲蓄險。但是,境外投資報酬率就算比較高,投資人得要「實際賺到」,才算真獲利。且這裡的「獲利」,也必須扣除匯兌損失。

以年初至最近一波高點為止,約9個月的時間,台幣就升值了近7%;再把時間拉長為三年,台幣兌美元就升值的近10%。以前面「三年總報酬率3.6%左右」來看,保戶不但沒有賺錢,反倒是虧了6.4%。

就算是以媒體報導的「近年熱銷的投資型保單,特點都是躉繳、月月配息型類全委帳戶,年化配息率都在5%左右」來看,保戶實際拿到的所有配息,還必須要扣掉這三年匯率上賠掉的10%,才是真正進入自己口袋的錢。

所以,筆者想誠心地奉勸理財大眾:不但是「台幣升貶」,就連所謂的「高年配息率」這個理由,也從來就不該是投資海外的重要依據。一般大眾必須從本身的「需求」,以及「匯兌風險」的角度思考,才能幫自己,找到一個最佳的投資資金去處。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台幣匯率美元匯率保單退休理財退休族退休規畫投資型保單保戶配息李雪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新聞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我是有錢人」迷思705》老來只剩下值錢透天厝,既要生活、居住,又要資產傳承,可以這麼做!

2023-06-01

橘世代、上班族 有專屬醫療保單方案

2023-05-29

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 三招建立防護網

2023-05-29

保險小百科/台灣保險密度高 平均保額不太夠

2023-05-29

防疫險退場 醫療保障不可少

2023-05-29

退休金算盤/月領2萬勞保年金 比率日增

2023-05-29

《「我是有錢人」迷思704》小心「鋸箭法」,傷害了整個投資理財大計!

2023-05-25

退休金算盤/定期定額買基金 享複利效果

2023-05-22

保險新手 三原則建構防護網

2023-05-22

刷卡消費 累計意外險保額

2023-05-22

專家教你保/規劃利變型壽險 實現三贏

2023-05-22

保險小百科/海域綜合保險 特定事故有賠

2023-05-22

《「我是有錢人」迷思703》過度投保與過度醫療之下,民眾真的是「獲利良多」嗎?

2023-05-18

專家教你保/小資族挑癌症險 四點不漏

2023-05-15

保單借款 二種零接觸管道 快速辦理

2023-05-15

保險小百科/投保寵物險 留意等待期

2023-05-15

低利保單借款 幫你調頭寸

2023-05-15

退休金算盤/精挑配息基金 穩定現金流

2023-05-08

不同世代媽媽 投保有眉角

2023-05-08

提前部署防癌險 轉嫁風險

2023-05-08

專家教你保/醫療險混搭 強化高齡保障

2023-05-08

保險小百科/保險年齡有誤 契約可能無效

2023-05-08

《「我是有錢人」迷思702》美國財政部會與FED再度聯手QE嗎?

2023-05-04

退休金算盤/定期定額投資 銀髮生活不打折

2023-05-02

英式分紅保單 長照有保障

2023-05-02

退休規劃 掌握二不三要

2023-05-02

保險小百科/出國買旅平險 注意排除條款

2023-05-02

專家教你保/女性寵自己 建構完整防護罩

2023-05-02

《「我是有錢人」迷思701》退休了,自己的房子卻不適合住,該如何處理才最省錢、省事?

2023-04-27

退休金算盤/理財「631法則」 穩健累積資本

2023-04-24

理賠聯盟鏈2.0 便民再加分

2023-04-24

理賠聯盟鏈2.0無紙化…二技術加持

2023-04-24

專家教你保/房東、房客投保火險 有撇步

2023-04-24

保險小百科/購買利變保單 搞懂回饋機制

2023-04-24

《「我是有錢人」迷思700》AI趨勢狂潮之下,能「動手」及「有創意」的人才不會失業

2023-04-20

終身型眼睛險 一歲就能保

2023-04-17

專家教你保/保險金信託 強化資產防護網

2023-04-17

保險小百科/投保定期壽險 低費率高保障

2023-04-17

兒童醫療險 優選兩大組合

2023-04-17

《「我是有錢人」迷思699》當世界越亂,美元反而會越強!

2023-04-13

長期存股 籌孩子教育資金

2023-04-07

教子女理財 善用三招

2023-04-07

熱門文章

退休金算盤/月領2萬勞保年金 比率日增

2023-05-29

《「我是有錢人」迷思705》老來只剩下值錢透天厝,既要生活、居住,又要資產傳承,可以這麼做!

2023-06-01

橘世代、上班族 有專屬醫療保單方案

2023-05-29

防疫險退場 醫療保障不可少

2023-05-29

保險小百科/台灣保險密度高 平均保額不太夠

2023-05-29

退休金算盤/定期定額買基金 享複利效果

2023-05-22

保險新手 三原則建構防護網

2023-05-22

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 三招建立防護網

2023-05-29

《「我是有錢人」迷思703》過度投保與過度醫療之下,民眾真的是「獲利良多」嗎?

2023-05-18

《「我是有錢人」迷思704》小心「鋸箭法」,傷害了整個投資理財大計!

2023-05-25

專家教你保/規劃利變型壽險 實現三贏

2023-05-22

退休金算盤/精挑配息基金 穩定現金流

2023-05-08

刷卡消費 累計意外險保額

2023-05-22

專家教你保/醫療險混搭 強化高齡保障

2023-05-08

專家教你保/小資族挑癌症險 四點不漏

2023-05-15

保險小百科/保險年齡有誤 契約可能無效

2023-05-08

保險小百科/海域綜合保險 特定事故有賠

2023-05-22

提前部署防癌險 轉嫁風險

2023-05-08

低利保單借款 幫你調頭寸

2023-05-15

保險小百科/投保寵物險 留意等待期

2023-05-15

不同世代媽媽 投保有眉角

2023-05-08

贊助廣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