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是有錢人」迷思616》市場風向已經變了,小心繼續持有高收債基金可能虧錢!

2021-04-29 16:46:12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根據金管會日前所發佈的資料顯示,到今(2021)年2月底為止,國內投信共發行54檔高收益債券基金,另有4檔原型債券ETF持有高收益債券,合計規模約新台幣2,184億元,佔了整體投信基金規模(4.5兆元)的4.8%。

在此同時,境外總代理人引進67檔高收益債券基金,及10檔平均60%以上投資於高收益債券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國人持有金額合計1兆229億元,又國人持有全部境外基金金額3.7兆元的27.6%。

簡單來說,所謂的「高收債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債券型基金的一種。但它與一般債券型基金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基金淨資產價值60%以上,都是投資於非投資等級的高收益債券(即俗稱的「垃圾債」)。

雖然金管會當初,因為考量其投資風險,比一般債券型基金高,所以便規定高收債基金,必須在基金名稱的後方,以粗體或顯著顏色及相同大小字體,加註「本基金主要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警語,以加強對業者的監管,同時呼籲投資人要小心債券因利率上升,造成價格下跌或拿不回本金的風險。

但近幾年來,高收債基金(特別是月配型標的)在台灣,可以說是一種投資的「全民運動」。不論是不是需要這筆月配息的年輕人,或是能承擔風險不高的退休族,高收債基金似乎已經成為一帖「老少咸宜」、「專門治療(解決)各種理財問題」的「萬用藥方」,且不管有病(需要)沒病(需要),全都一貼就靈,什麼都有效。

甚至更有銀行、銷售業務員及專家,都大加「推廣」及「建議」:投資人可向銀行貸款,然後去買月配型的高收債基金。其中,年輕人可以繳交水電費、出國旅遊及購物,以提高生活品質;至於退休族,則可以增加退休生活費…

而在各界齊心協力的「推廣」之下,高收債基金在國內是越賣越好、越賣越多。甚至在台灣投資人最愛的10檔基金中,幾乎全都是高收債基金的天下(https://www.taroboadvisors.com/articles/2019-08-27-盤點台灣人最愛10檔基金近況-這一檔讓台灣與全球都瘋狂)。

到底高收債基金有什麼「魔力」,可以讓全民如此投入及瘋狂?筆者為此分別詢問了長年跑基金線的資深記者、在海外基金公司任職多年的資深副總及學者,想要釐清「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愛投資高收益債基金」?整體而言,可能的理由如下:

一、給銀行的佣金高。

這是周冠男認為,台灣銷售高收債基金居全球之冠的最大原因。但,為什麼海外基金公司,願意給台灣銷售通路較高的佣金?主跑基金線多年的資深記者白富美就指出,對於投信業者來說,國外投信業者所發行的基金,主要靠「長線退休金」,也就是靠一般大眾及企業的投資資金,但在台灣,退休金帳戶是由政府主導,基金公司吃不到這塊大餅,就只能撈一些「散戶」。

再加上台灣人又特別喜歡把錢,存在銀行或買保險,所以,投信公司在基金銷售上,必須仰賴銀行通路的銷售。「所以,只要基金公司願意給高一點的佣金,銷售端自然也願意努力推廣」,她說。

二、海外收入幾乎不用課稅。

白富美表示,境外利息所得不用計入「利息所得」中課稅,也不用課健保補充保費。正因為台灣的稅負有很大的漏洞(國內利息要課稅,但海外所得不用,只有「最低稅負制」的問題),也才讓台灣高收債基金,幾乎全都是海外投信發行基金的天下。

三、人性所致。

高收益債為何在台灣賣得比較好,白富美認為,原因除了「稅制(境外利息所得不課稅)」、「退休金制度(市場只有政府退休基金一家獨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性」因素。

這是因為,國人投資的高收債基金中,又以「月配型」最受青睞。且根據白富美的說法,基金公司發現,多年來只要是「乖乖領利息」的投資人,才不會頻繁買賣基金。買月配息基金的人,就是「ㄠ」,用(長)時間,去換配息。

「投資人『套牢就不會走』,這就是人性。而有錢人,更懂得用時間去換取空間」,她說:「以聯博全高收為例,2000年及2002/2003年,配息率曾高達8%-9%,但之後曾經調降配息率到5%-6%。儘管配息率降低,但長期投資的人,仍然可以領回一個資本額」。

這樣的說法,看在周冠男的眼裡,很是不可思議。他表示,台灣人總認為,「拿到的錢才是自己的」,但這根本是投資人的心態問題。且正因為「買配息基金的人會長久持有」的問題核心在於「個人對於投資完全沒有任何控制力」。所以他認為,投資人應該要解決自己「不受控制地頻繁進出問題」,而不是用「買一個固定配息基金」,讓自己不頻繁進出。

四、RR級別問題。

周冠男指出,雖然高收債基金的風險並不低,甚至還非常高,但是由於台灣現行的風險分級制度的設計問題,也是造成高收債基金在銀行端大賣的原因之一。

目前,投信公會的風險報酬等級(Risk Return,RR),主要是依據基金的類型、投資區域、產業和標的種類來區別基金風險等級,這當中沒有計入可能的利率風險、匯價風險、信用風險。所以簡單來說,既然高收債基金的「風險沒那麼高」有專家背書,不但理專就敢賣,投資人也樂得買。

五、低利率環境。

一位在基金市場工作超過30年的業者表示,海外基金自1887-1988年進入台灣市場後,主要是賣日本基金為主,那時台灣市場利率還有10%多。

然而自1989年12月26日日股崩盤後,台灣人因為受傷,後來投資重心轉往東南亞市場;1997年金融風暴之後,又轉向電信及科技類股基金。他強調,那個時候,台灣的市場利率還有5%以上,當然沒有人願意買高收債基金。自2003年以後,債券型基金逐漸成為台灣人的最愛,因為市場利率跌到1%左右。

所以他認為,初期高收債大賣的原因,可以歸因於給銀行的佣金高、RR值,但之後會有這麼多台灣投資人買高收債基金,就是因為真的有人因此而賺到錢。

但是他不忘強調,一旦基金「闖出名聲」,就會形成「正向循環」—理專推薦給客戶,客戶不會不買單,或是客戶主動要求購買。因為在銀行銷售生態中,理專如果賣沒有名的投資標的給客戶,一旦客戶賠錢了,理專絕對會有事(被告);但是,如果理專賣有名的標的給客戶,就算客戶賠了,也不會告理專。

「特別是債券型基金的風險及收益,與其基金規模大小有關。也就是說:基金規模越大、投資債券支數越多(聯博規模有幾千億,投資債券數超過2400檔),基金風險也越低。所以,市場就出現這種『大者恆大』的現象」,他說。

然而,市場現況如此,並不表示它是正確而無風險的。因為高收債基金有以下3大台灣投資人所忽略的風險:

風險一、高收債基金的風險,可能不比股票低,甚至還更高。

在學校教授財務的周冠男強調,高收債基金在風險上,其實是與股票相當(他表示

有人做過研究,美國高收債的波動率,與美國S&P 500指數差不多

),但在收益上,也跟股票差不多,甚至還超越股票。所以他就非常難以理解:「投資人何苦拿到與股票差不多的收益,卻要承擔至少跟股票一樣,甚至還更高的風險」?

也許很多了解基金操作的投資人會說:共同基金是持有「一籃子」的投資標的。以高收債基金為例,它就是持有一籃子的債券標的,不但不會集中投資某一檔債券,更不可能全數都投資在高收債上。

但周冠男引用他做過的研究指出,統計自1800年以來(請見下圖一),所有國家的國債違約率,在承平時期也有10%-20%,最高(例如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可達40%。這樣的違約率不可謂不低。

圖一、1800-2006年所有國家公債違約率:

資料提供:周冠男
資料提供:周冠男

周冠男不否認,股票市場也有面臨大跌的風險。那個時候,投資任何東西的結果都一樣,不會只有股票價格大跌,債券市場也有可能崩盤。但是,根據研究,儘管短期股市有嚴重大跌的風險,但長期投資(請見下圖二)下來,投資人終究會賺錢。但債券的風險是0與1之間,發債機構一旦違約,就整個還不出錢來,投資人的本金就是一次歸零。

圖二、長期投資股市是可以賺錢的:

資料提供:周冠男
資料提供:周冠男

風險二、海外標的多一層匯兌風險。

周冠男強調,目前高收債基金幾乎都是海外基金的天下,這些基金的投資人,還要多承擔一個「匯兌」的風險。就以國人最喜歡買的南非幣計價高收債基金為例,過去十年,南非幣貶值了六成,但是,就算投資人每年配息有7%,這十年來也等於是「做白工」。

所以,周冠男不忘再三強調,適合買南非幣計價高收債基金的人,一是「退休後要去南非住的人」,其二則是「與南非有生意往來的人」。他更不忘提醒投資人:一國貨幣之所以能給「高利率」,就代表幣值會「長期看貶」。

風險三、配息幾乎都是自己的錢,只是投資人根本不知道,或是完全忽略。

周冠男指出,之所以有太多人愛買高收債基金,是因為「一鳥在手,不如二鳥在林」的錯誤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世界根本沒有「金錢不滅」的定律。舉例來說,11元淨值的債券,配了1元的息,價格就只剩下10元。

有關「高收債配到本金」的問題,一位資深業者坦承「一定有,且這一年較為明顯」。但是,所有投資海外高收債基金的投資人,到了要報稅的時候,銀行都會寄發一份資料,明確載明基金的收益分配,有多少是來自於「本金」、「資本利得」或「債券利息」?

這位業者不忘強調,過去很多年,投資人配息最多的來源,是在於「資本利得」。這完全是因為近十幾年來,全球市場利率一致向下,使得債券價格大漲、產生大筆資本利得。老實說,過去這麼多年,高收債基金如果沒有這筆高額的資本利得,根本不可能定期提供基金投資人,如此穩定且高的月配息。

但儘管如此,周冠男的建議是:如果是長期累積資產的年輕人,我完全不建議買高收債基金。雖然已經退休,想要固定有筆收入的人來說,高收債基金的固定配息,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但是,他仍不建議買高收債基金。

理由之一是:高收債基金的收益率沒0050高,但風險卻更高(0050年配息率也有4%左右)。

想要安穩退休,長久領固定月退俸的人,沒必要冒更高的風險,去獲得一個跟0050報酬率差不多的標的。

至於理由之二則是:高收債基金還有一堆的手續費、管理費,以及其他隱含的成本,都會吃掉原本看起來高的報酬率。

以配息率9%的高收債基金為例,扣掉前、後收總費用(約有3%-4%)後,實拿還不過5%-6%左右。而且,還要承擔匯兌風險(代表實際收益更低)。

有不少投資人,這十幾年來,真的有賺到錢,所以,就覺得投資高收債「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這樣就犯了「過去的績效一定代表未來」的偏誤。因為,過去有賺錢,未必代表未來也一定可以賺到錢。

因此,一位資深業者也不忘提醒投資人:未來兩年,如果還持有高收債基金,恐怕就要有「賠錢」的準備。「這是因為,當市場利率向上時,債券會有一定的虧損出現」,他說。

至於未來該投資什麼?這位業者認為應該要投資股票。而這,也完全與市場利率有極大關聯。

一般來說,當殖利率為10%時,本益比在10-20倍是合理的。現在市場利率是1%時,可以支撐100倍的本益比。因為當市場利率低時,投資人就可以要求較高的本益比。

因為當市場利率有10%時,一般投資人只會去存銀行定存,而不會投資股利及本益比都不高的股票。假設股票殖利率是15%時,本益比是7倍左右。但是,當市場利率上揚時,本益比高的股票就會面臨「修正」的命運。

他強調,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公債殖利率,由原本的0.6%、0.7%,上漲到1.5%、1.6%時,美國費半指數跌的最兇的原因。因為費半指數中,有很多個股的本益比,都是上百倍以上。所以

這位資深業者認為,未來在市場利率有可能走高之下,本益比還沒那麼高的價值型股票,才是值得投資人購買的標的。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高收益債券殖利率南非幣退休金退休族李雪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新聞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我是有錢人」迷思697》SVB的倒閉,再一次提醒投資人「風險分散」的重要性!

2023-03-23

產險虛擬駕訓班 讓三寶現形

2023-03-20

退休金算盤/違法掛保職業工會 得不償失

2023-03-20

檢視車險保障 安心出遊

2023-03-20

保險小百科/理賠聯盟鏈2.0 一站搞定申請

2023-03-20

專家教你保/保美元利變險 兼顧傳承、退休

2023-03-20

《「我是有錢人」迷思696》面對日益動盪的世界,想要投資精準,就需要多一點政治判斷!

2023-03-16

退休金算盤/錢進投等債 賺取穩定配息

2023-03-13

外溢保單夯 回饋機制升級

2023-03-13

外溢保單兩類型商品 最受青睞

2023-03-13

專家教你保/單身族備妥四保 晚年有靠山

2023-03-13

保險小百科/保費減額繳清 保障額度降低

2023-03-13

《「我是有錢人」迷思695》一知半解的專家,真是害人不淺

2023-03-10

退休金算盤/新制勞退提好提滿 養胖小金庫

2023-03-06

保險理財 退休、上班族大不同

2023-03-06

保險年度「三檢」 有效運用資金

2023-03-06

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保單健檢 有撇步

2023-03-06

保險小百科/展期定期保險 注意保障期間

2023-03-06

《「我是有錢人」迷思694》想要投資賺錢,制度及投資人心態都得調整!

2023-03-02

保險小百科/保費自動墊繳 留意條款規定

2023-02-28

自駕族、通勤族 投保有眉角

2023-02-28

上網買旅平險 快又省錢

2023-02-28

專家教你保/家庭保險規劃 經濟支柱優先

2023-02-28

退休金算盤/利變型終身險 養胖退休金

2023-02-28

孩童保險規劃 分階段補強

2023-02-20

孩童保險完善防護網 六點不漏

2023-02-20

專家教你保/投保旅平險、傷害險 安心出遊

2023-02-20

保險小百科/癌症險給付 分三大類型

2023-02-20

《「我是有錢人」迷思693》「理財」應該主動、「投資」才要被動!

2023-02-16

退休金算盤/附保證給付年金險保單 理財利器

2023-02-13

醫療險理賠 新服務幫大忙

2023-02-13

醫起通功能升級 照顧偏鄉需求

2023-02-13

專家教你保/保單健檢四招 架構防護網

2023-02-13

保險小百科/保費躉繳、期繳 先看經濟狀況

2023-02-13

《「我是有錢人」迷思692》錯誤的報酬率試算恐怕害人不淺!

2023-02-09

退休金算盤/投保勞保國保 注意繳費期限

2023-02-06

線上投保車險 純網銀參戰

2023-02-06

微型保險三特色 為弱勢撐傘

2023-02-06

專家教你保/壽險增值回饋金 穩定現金流

2023-02-06

保險小百科/癌症險理賠 看認定條件

2023-02-06

《「我是有錢人」迷思691》正在進行退休規劃的人,一定要注意的影響投資績效「時間」因素

2023-02-02

《「我是有錢人」迷思690》2023年怎麼投資(下):4大重點投資方向

2023-01-19

熱門文章

退休金算盤/違法掛保職業工會 得不償失

2023-03-20

《「我是有錢人」迷思697》SVB的倒閉,再一次提醒投資人「風險分散」的重要性!

2023-03-23

《「我是有錢人」迷思696》面對日益動盪的世界,想要投資精準,就需要多一點政治判斷!

2023-03-16

產險虛擬駕訓班 讓三寶現形

2023-03-20

保險小百科/理賠聯盟鏈2.0 一站搞定申請

2023-03-20

退休金算盤/錢進投等債 賺取穩定配息

2023-03-13

退休金算盤/新制勞退提好提滿 養胖小金庫

2023-03-06

專家教你保/保美元利變險 兼顧傳承、退休

2023-03-20

外溢保單夯 回饋機制升級

2023-03-13

專家教你保/單身族備妥四保 晚年有靠山

2023-03-13

外溢保單兩類型商品 最受青睞

2023-03-13

《「我是有錢人」迷思694》想要投資賺錢,制度及投資人心態都得調整!

2023-03-02

檢視車險保障 安心出遊

2023-03-20

專家教你保/家庭保險規劃 經濟支柱優先

2023-02-28

保險小百科/保費減額繳清 保障額度降低

2023-03-13

保險小百科/展期定期保險 注意保障期間

2023-03-06

保險小百科/保費自動墊繳 留意條款規定

2023-02-28

自駕族、通勤族 投保有眉角

2023-02-28

專家教你保/職場新鮮人保單健檢 有撇步

2023-03-06

保險年度「三檢」 有效運用資金

2023-03-06

贊助廣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