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1%、美元公司債頂多4%⋯投資報酬率的真相:天下沒白吃午餐
摘要 上當受騙,有時源於對投資報酬率的概念模糊,股市大戶提醒3個要釐清的投資觀念。
近來,常常看到報載:某假裝是虛擬貨幣的地下吸金公司,或是包裝成可以穩定大獲利的新形態投資企業,然後藉由高利或是推薦他人入會(類似老鼠會)的方式,吸引無數無知大眾入股,最後主事者落跑,民眾追討無門之事一再發生,不禁令人感嘆,許多民眾對於投資報酬率的概念模糊,導致上當受騙。
其實,只要先釐清幾件事情,就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合理正常的報酬率,可以先參照當下的郵局、銀行金融機構的一年期定存究竟是多少, (1~2%左右) 如果對方吹噓,可以一年獲得超過此兩倍以上的年報酬率,就要合理懷疑此事不單純 (往往是號稱20~30%),基本上無疑是天方夜譚。
縱然剛開始對方會定期如實送上高額利息,不過這是用新錢補舊錢,等到某一個時點就會原形畢露,付不出高額利息了,當然本金也一概消失不見了。
二,試想,目前許多國外知名企業或金融集團的美元公司債,年利率頂多是4~6%不等,(不過這沒有保證,而且債券價格隨時在波動增減),皆有風險成分存在,那麼國內不知名企業,怎麼有可能負擔的起那麼高的利息給不知名的投資人?可想而知了。
三,許多人都缺乏年報酬率的概念,利息/本金 *100%是一年(也就是12個月)的年報酬率,換算成一個月份的話,則是報酬率還要除以12。所以很多商品或是投資工具在換算報酬率,必須要留意投資期間的長短,才能夠精算成年化報酬率。
1個月賺1%、6個月賺1%、12個月賺 1%,是有很大的差距,期間多久、本金多寡,都是要留意的重點。
穩定持續的獲利,其實才是我們要追求的長期投資報酬率或是商品,也只有股票比較可以順利達成此一目標。至於債券,則是這幾年報酬率特別突出,但是假如量化成景氣好及壞的那幾年相比較,波動固然較小,但是要明顯擊敗通膨的話,顯然股票、股票基金或是ETF,是比較容易達成的。
唯一要留意的是,產業景氣或是大環境的變化,實在是令一般人或是企業主都捉摸不定,因此前幾年所謂的最績優成長股,都有可能轉換角色而殞落,或是新冒出主角,所以我提醒諸位,定存概念股的邏輯是正確的,只不過是要隨時或一段期間就要檢視個股的獲利及產業變化,來據以調整組合內容,才是正確的做法。
年關將近,我預期市場正處於法人機構調節及調整持股內容,所以都開始在展望明年,哪些股票開始有特別突出的價格及成交量,就有可能是明年的黑馬股,關於這部分,我們下一次再娓娓道來吧。
【延伸閱讀】
定存股,不再只有中鋼、中華電信...股市大咖:也可考慮這些藍籌股
台灣學生,是全球最害怕失敗的...PISA最新調查,透露教育現場的焦慮2019全球最適合移居城市,台北又第一!外國人「覺得讚」的台北優點有哪些?承億文旅歹時機拚加盟 先給「保證營收」管用嗎?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網路投保 前二月下滑22%
2021-04-11網路投保保費 去年大縮水
2021-04-11出遊買保險 布3防護網
2021-04-11理財線上/申請保險理賠 避免3大NG狀況
2021-04-10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刷卡適用條件
2021-04-10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
2021-04-10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
2021-04-09《「我是有錢人」迷思613》個人的需求與利益,才是每一個投資理財決策的重點
2021-04-08親子理財教育 把握三階段
2021-04-06投保傷害險 職業類型異動須主動告知
2021-04-05保險小百科/回歸保險本質 化解保費懸崖
2021-04-05終身傷害險 給付倍數拉高
2021-04-05李崇言:年輕人善用投資型保險商品 小錢建構高保障
2021-04-05累積教育基金 宜設獨立帳戶
2021-04-04為孩子投保 首重醫療保障
2021-04-04信用卡百萬刷手 血拚力道猛
2021-04-03小叮嚀/信用卡消費 善用促銷 把優惠變大
2021-04-03信用卡綁定手機App 回饋賺更多
2021-04-03《「我是有錢人」迷思612》投資理財是整體規劃,絕不能只比費用高低!
2021-04-01兒童保險有「三好」 先賺第1桶金
2021-03-29退休金算盤/類全委保單 穩定退休現金流
2021-03-29家長請假顧病童 保險當後盾
2021-03-29幫小孩投保 掌握三大原則
2021-03-29專家教你保/單身族買養老險 挑自益型
2021-03-29保險小百科/慢性疾病痊癒 申請重新核保
2021-03-29《「我是有錢人」迷思611》「投資不設限」,才越有可能「獲利極大化」!
2021-03-25打疫苗住院 醫療險可賠
2021-03-21疫苗外溢保單 接種就有回饋金
2021-03-21貨幣制度演變 迎數位浪潮
2021-03-20小叮嚀/年輕人投資 五招必學
2021-03-20千禧世代接受度高 交易大增
2021-03-20理財平台升級 輕鬆卡位美股
2021-03-20《「我是有錢人」迷思610》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2021-03-18專家教你保/投保房貸壽險 掌握三要訣
2021-03-15外送員傷害險 強打短天期
2021-03-15投保傷害險誠實告知職業 以免理賠打折
2021-03-15保險小百科/買家庭式保單 善用眷屬附約
2021-03-15退休金算盤/勞退自提 分紅節稅好康多
2021-03-15小叮嚀/反悔退訂 當心破財
2021-03-13支付上限…月收入22倍
2021-03-13信用卡奇招 買房刷訂金回饋2%
2021-03-13五類爸媽 投資教育大不同
2021-03-12
熱門文章
《「我是有錢人」迷思613》個人的需求與利益,才是每一個投資理財決策的重點
2021-04-08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
2021-04-09李崇言:年輕人善用投資型保險商品 小錢建構高保障
2021-04-05出遊買保險 布3防護網
2021-04-11理財線上/申請保險理賠 避免3大NG狀況
2021-04-10網路投保保費 去年大縮水
2021-04-11兒童保險有「三好」 先賺第1桶金
2021-03-29《「我是有錢人」迷思612》投資理財是整體規劃,絕不能只比費用高低!
2021-04-01網路投保 前二月下滑22%
2021-04-11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
2021-04-10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刷卡適用條件
2021-04-10親子理財教育 把握三階段
2021-04-06小叮嚀/信用卡消費 善用促銷 把優惠變大
2021-04-03投保傷害險 職業類型異動須主動告知
2021-04-05為孩子投保 首重醫療保障
2021-04-04信用卡綁定手機App 回饋賺更多
2021-04-03小叮嚀/年輕人投資 五招必學
2021-03-20退休金算盤/類全委保單 穩定退休現金流
2021-03-29保險小百科/回歸保險本質 化解保費懸崖
2021-04-05終身傷害險 給付倍數拉高
2021-04-05《「我是有錢人」迷思610》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2021-03-18信用卡百萬刷手 血拚力道猛
2021-04-03幫小孩投保 掌握三大原則
2021-03-29貨幣制度演變 迎數位浪潮
2021-03-20保險小百科/慢性疾病痊癒 申請重新核保
2021-03-29打疫苗住院 醫療險可賠
2021-03-21專家教你保/單身族買養老險 挑自益型
2021-03-29理財平台升級 輕鬆卡位美股
2021-03-20《「我是有錢人」迷思611》「投資不設限」,才越有可能「獲利極大化」!
2021-03-25累積教育基金 宜設獨立帳戶
2021-04-04家長請假顧病童 保險當後盾
2021-03-29千禧世代接受度高 交易大增
2021-03-20疫苗外溢保單 接種就有回饋金
2021-03-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