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最高的花錢之道 在於「有回收的投資」!
《「我是有錢人」迷思579》
由於平日稿債太多,過年期間就是筆者可以看點閒書,同時可以放鬆、稍做休息的時候。而在這些看過的書籍中,筆者挑了其中兩本與本專欄定位有關(理財、金錢消費觀念)的書,想跟讀者一同分享。
第一本是有人推薦給筆者的新書—《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DaiGo著,方言文化出版)》。簡單來說,這本新書的重點就在於:如果將平日的隨便花費,集中「投資」在能與自己興趣結合的工作專長上,就能將「工作、金錢與興趣」連結成一個循環不息的「金錢螺旋」,讓之前所花的錢,能夠加倍流回並且生生不息。
就如同該書作者所言:「能夠創造財富的人並非『不花錢』,而是深知節儉的必要,並且會思考自己能從花錢的過程中獲得什麼,在生活中徹底實件『選擇與集中』。在『興趣』上花錢絕不手軟,而且對其進行再投資,如此一來,便能夠強化賺錢的能力,讓你所期待的報酬,源源不絕地流進來」。
至於第二本有關理財的書,則是去(2018)年11月出版的《錢意識(沈誘冰著,大是文化出版)》。而筆者認為這本書最有趣的一大重點在於:你必須先相信自己是「有錢人」,並且做「有錢人該做的事」,就一定會「變有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有錢人該做的事」就是:不要存錢(至少,存錢只是起頭或過程,而不能是目的或結果),而要努力找出自己有興趣的專長,透過「借錢」的方式進行投資!
老實說,市面上有關理財,以及存錢、花錢與賺錢類的書籍真的不少。但為了讓讀者能實際「掏錢買單」,書名或是標題總是會下得「語不驚人死不休」一些。
像是第一本的書名—「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或是第二本書作者再三強調:有錢人的順序是借錢→花錢→賺錢→存錢(或者不存);反而是窮人,才會先「避免花錢→賺錢→存錢→花錢」。乍看之下,總是與一般尋常人的正規邏輯「不相符合」。
但是,實際仔細咀嚼兩位作者的文字鋪陳之後,還是會真心接受作者的論理。其中非常認同,也是筆者長期以來不斷與讀者分享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項:
首先,「觀念正向及正確」將是決定你是否會是有錢人的重要關鍵。且唯有設定務實而堅定的目標,才會鞭策自己努力朝向目標邁進。假設連個像樣的目標都沒有、自己只想待在「舒適圈」中、不想給自己任何「壓力」,又怎能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能擠身「有錢人」之列?
其次,省錢只不過是「小氣」與「一毛不拔」,根本不等於存錢。特別是如果太過省小錢到「摳門」的地步,不但對人際關係或身體健康不利,反而會在未來「花更多錢」。
再者,把錢花掉不是重點,而「把錢花在什麼地方」才更是重點。儘管存錢是一切理財及邁向致富之路的基礎,但是因為現行市場利率極低,再加上通膨的搗亂。光是努力存錢,是絕對不可能讓人「大富大貴」的。
簡單來說,純為物欲的花錢,只能算是「純消費(或甚至是浪費)」,但是,能把錢花在「對」的地方,才能叫做「投資」,也才有積極生利、錢繼續滾錢的功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唯有把錢花在「投資自己的專長」,才能啟動「生生不息」的獲利螺旋。例如兩位作者都認為,唯有把錢花在自己感興趣的專長,而不是隨著跟風,做自己不在行的事情,那才是最佳,也能長長久久獲利的「投資」。
當然在這兩本書中,兩位作者都有一些方法及步驟,教讀者們去找出「適合自己、獨一無二且別人搶不贏」的獲利專長,值得讀者細細品味與自我發掘!
在此,筆者只想在此重複長期以來,就不斷奉勸理財大眾的一大重點:不要以為「投資」,就只有各種金融資產或不動產的投資,而是要把眼光放遠、範圍拉大才是。
就以這兩本書的作者來說,其「賺錢」或「獲利」模式,全都不是時下許多理財專家所高喊及大推的金融操作,而是仰賴自己不斷「自我投資」之下而日益堅實、終致外人無法超越的獨特競爭力。
筆者真心認為,這種「花起錢來既能『娛樂自己』,又能替自己帶來生生不息的獲利」,也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最值得鼓勵與推薦的「最高花錢(消費)」學問吶~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相關新聞
退休金算盤/股票基金定期買 享時間複利
2021-01-18保全理賠聯盟 送件核付省時
2021-01-18專家教你保/年終獎金投保 優選投資型
2021-01-18讓利保戶 解決三痛點
2021-01-18保單借款支付醫療費 免息
2021-01-18小叮嚀/年費紅利 搞懂眉角
2021-01-16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
2021-01-16美股穩健 安全牌首選
2021-01-16錢進三商品 養胖年終獎金
2021-01-16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
2021-01-16《「我是有錢人」迷思602》面對可能的行情震盪,「日日扣」更能降低「買高」風險!
2021-01-14《「我是有錢人」迷思601》2021年投資理財方向(下)美股、台股與黃金
2021-01-07專家教你保/還本終身險 穩定退休金流
2021-01-04退休金算盤/高齡被資遣 勞保有條件續保
2021-01-04家庭保單健檢 掌握三重點
2021-01-04保險小百科/保險職業等級 有變更應告知
2021-01-04社會新鮮人投保 採「雙十」原則
2021-01-04多家保單 醫療理賠1次搞定
2021-01-03薪轉戶開戶化繁為簡 解決金流痛點
2021-01-02新趨勢/超個人化應用 服務貼心
2021-01-02金融小學堂/年輕人買股 長線釣大魚
2021-01-02薪資轉帳開戶 享兩倍優利
2021-01-02數位理財通/小資族存錢 善用數位帳戶
2021-01-02我的退休金大計/舊厝換新屋 退休花錢不存錢
2021-01-01《「我是有錢人」迷思600》2021年投資理財方向(上)6大趨勢,影響投資人的「錢途」!
2020-12-31退休金算盤/勞保、國保雙漲 1,350萬人負擔增
2020-12-28專家教你保/年終保單健檢 緊盯兩要點
2020-12-28保險小百科/領滿期保險金 將可加計利息
2020-12-28北市領養貓犬 補助首年保費
2020-12-28超低價寵物險 網路買得到
2020-12-28金融小學堂/非接觸支付 未來新趨勢
2020-12-26旺季效應 國際金價還有上漲空間
2020-12-26小叮嚀/短線指標超買 提防金價高檔拉回
2020-12-26數位理財通/央行數位貨幣 進行通用試驗
2020-12-26金價震盪 明年挑戰2,000美元
2020-12-26買基金、高殖利率股 挹注退休金
2020-12-25《「我是有錢人」迷思599》勞保退休金不可靠,「好享退」專案會是我的最佳退休規劃替代方案嗎?
2020-12-24金融小學堂/投保房貸壽險 要足額足期
2020-12-19企業獲利回神 還要兩年
2020-12-19小建議/導入ESG 提高吸引力
2020-12-19數位理財通/創新保險科技 解決三痛點
2020-12-19外資機構大調查:機器人、電商 2021投資亮點
2020-12-19
熱門文章
《「我是有錢人」迷思602》面對可能的行情震盪,「日日扣」更能降低「買高」風險!
2021-01-14數位理財通/小資族存錢 善用數位帳戶
2021-01-02《「我是有錢人」迷思601》2021年投資理財方向(下)美股、台股與黃金
2021-01-07退休金算盤/高齡被資遣 勞保有條件續保
2021-01-04退休金算盤/股票基金定期買 享時間複利
2021-01-18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
2021-01-16《「我是有錢人」迷思600》2021年投資理財方向(上)6大趨勢,影響投資人的「錢途」!
2020-12-31多家保單 醫療理賠1次搞定
2021-01-03保險小百科/領滿期保險金 將可加計利息
2020-12-28專家教你保/年終獎金投保 優選投資型
2021-01-18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
2021-01-16保全理賠聯盟 送件核付省時
2021-01-18保險小百科/保險職業等級 有變更應告知
2021-01-04保單借款支付醫療費 免息
2021-01-18專家教你保/年終保單健檢 緊盯兩要點
2020-12-28我的退休金大計/舊厝換新屋 退休花錢不存錢
2021-01-01美股穩健 安全牌首選
2021-01-16錢進三商品 養胖年終獎金
2021-01-16《「我是有錢人」迷思599》勞保退休金不可靠,「好享退」專案會是我的最佳退休規劃替代方案嗎?
2020-12-24退休金算盤/勞保、國保雙漲 1,350萬人負擔增
2020-12-28讓利保戶 解決三痛點
2021-01-18薪資轉帳開戶 享兩倍優利
2021-01-02專家教你保/還本終身險 穩定退休金流
2021-01-04家庭保單健檢 掌握三重點
2021-01-04社會新鮮人投保 採「雙十」原則
2021-01-04金融小學堂/年輕人買股 長線釣大魚
2021-01-02小叮嚀/年費紅利 搞懂眉角
2021-01-16超低價寵物險 網路買得到
2020-12-28北市領養貓犬 補助首年保費
2020-12-28旺季效應 國際金價還有上漲空間
2020-12-26金融小學堂/非接觸支付 未來新趨勢
2020-12-26新趨勢/超個人化應用 服務貼心
2021-01-02小叮嚀/短線指標超買 提防金價高檔拉回
2020-12-26薪轉戶開戶化繁為簡 解決金流痛點
2021-01-02金價震盪 明年挑戰2,000美元
2020-12-26數位理財通/央行數位貨幣 進行通用試驗
2020-12-2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