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資金移轉潮投資策略/錢進金融資產 鎖定兩指標

2022-04-12 23:28:19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2022年全球投資市場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通貨膨脹、縮表與升息、地緣政治戰爭等,都讓投資人始料未及,過去幾年享受多頭榮光的風險性資產,今年的表現也猶如乘坐「大怒神」般驚心動魄。

投資專家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循環確立後,市場將逐漸塵埃落定,投資回歸各資產基本面,此時投資人可多加留意總體經濟與基本面數據,適時打造投資組合。瀚亞多重收益優化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如惠表示,就連美國聯準會(Fed)先前也錯估通膨,疫情復甦加上俄烏戰爭,更使得原油及各原物料等輪翻暴漲,市場擔心通膨不利於經濟成長,恐慌賣壓自然也反映在風險性資產,後續更要留心通膨走勢與各國央行升息動作。

林如惠指出,「利率走勢」與「通膨數據」,是短線最值得關注的兩大指標,尤其是利率走勢,是所有資產的比較基準,影響層面不僅限於股、債、匯市,甚至部分影響房地產。其次是通膨,適度的通膨是良性的,但須預防惡性通膨發生,特別是在疫情緩和後,第2季通膨率若未適度緩和,則投資人要更為謹慎,市場資金也可能順勢轉進原物料期貨或貴金屬來避險。

金融資產百百種,難以直接用單一指標來論斷,不妨可從三大面向及次要指標來綜合評估,其中涵蓋眾多細項指標:

一、評價面: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評估各類資產價格是否合理;二、總體環境與基本面:如各國公債、股市與債市、通膨數據、就業情況、企業獲利、油價及原物料走勢等;三、市場面:牛熊指標或VIX恐慌指數等,但是部分指數主要反映已發生的結果。

林如惠認為,當前市場消息面較為混亂,因不少投資人並未經歷真正苦日子,或未完整經歷過景氣循環,容易造成投資誤判,也可能受到情緒干擾,光靠指標也難以得到答案或判斷市場走向,想要決定危機入市,不妨交給專業經理人或研究團隊。共同基金就是良好的工具之一,特別是平衡型或組合型資產,在市場混沌不明階段,能夠多元配置並達到兼顧收益與防禦。

瀚亞投資也提醒,應該將升息視為良性循環,通膨率目前仍高,台灣投資人要避免實質負利率,通膨吃掉財富,建議投資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長期且定期投資,最切忌「不投資」。

安聯投信表示,Fed正式啟動升息循環,基本上逐漸變成市場已知,對股市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關鍵應該是接下來縮表的速度,畢竟市場現階段對於縮表部分沒有共識,這才是目前該關注的重點。

由於年初至今的修正已相當程度反映今年積極的升息,但通膨能否有效控制仍待觀察,市場也將隨之震盪,建議核心資產仍是布局重心,股票資產上建議可留意股價修正、但結構性成長題材並未改變的主題趨勢或人工智慧標的,是在2022年震盪中找機會的最佳組合。

安聯投信表示,股市本身就是對抗通膨的投資武器。考慮通膨對消費的影響,不要忽略所得效果。回到個別產業,通膨最終會影響需求,需求彈性愈小的相對愈強勁;另外,可以輕易將上漲成本反映的產業,獲利相對不受影響。

在題材上,安聯投信指出,像是民生必需品、原物料產業相對受惠。科技領域如企業支出、政府預算較不受通膨影響,包括半導體設備、雲端伺服器,以及標案市場,像是網通設備需求較不受通膨影響。

通膨升息循環原物料

延伸閱讀

國際中橡去年EPS 3.5元、配0.2元現金股利 公司這麼說

國際中橡去年EPS 3.5元、配0.2元現金股利 公司這麼說

日圓急貶 不利美聯準會縮表?

日圓急貶 不利美聯準會縮表?

台股萬七保衛戰 聚焦今晚美國將公布的CPI

台股萬七保衛戰 聚焦今晚美國將公布的CPI

通膨漲不停 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估升破8%

通膨漲不停 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估升破8%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新聞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七檔基金 月漲逾一成

2023-06-01

成長股 長線爆發力強

2023-06-01

科技型基金 錢景亮

2023-06-01

A股利多 投資價值浮現

2023-06-01

ESG題材熱 資金回流

2023-06-01

產業型商品 報酬雙位數

2023-05-31

雙電主題商品 有看頭

2023-05-31

定期定額投資 行情不漏接

2023-05-30

ESG基金 找出趨勢贏家

2023-05-30

打造多元收益 穩中求勝

2023-05-30

高科技基金 AI光環亮

2023-05-30

特別股回神 可攻可守

2023-05-30

基金操盤手/大陸、印度股市 魅力十足

2023-05-30

半導體族群 長線釣大魚

2023-05-29

永續概念股 商機爆發

2023-05-25

ESG減碳基金 賺趨勢財

2023-05-25

多重資產基金 靈活取勝

2023-05-25

十檔熱銷基金 債多於股

2023-05-25

AI基金績優 錢景亮

2023-05-25

基建基金 題材一波波

2023-05-24

科技股回神 新應用亮眼

2023-05-24

專家:美短債納核心配置

2023-05-24

特別股誘人 息利雙收

2023-05-24

基建產業商品 動能強

2023-05-23

新興股債 動能十足

2023-05-23

大陸、歐洲股 伺機加碼

2023-05-23

大型科技股 可留意

2023-05-22

全球市場觀測站/邊境市場債 迎上漲契機

2023-05-22

三大關鍵 教你當基金贏家

2023-05-20

高息股+債券 收益不求人

2023-05-20

綠色投資 四明星出列

2023-05-18

雙印、大陸 亞洲 投資亮點

2023-05-17

加碼債券 經理人共識

2023-05-17

定期定額扣款前十檔 今年來最高漲幅17%

2023-05-16

多重資產基金 穩穩賺

2023-05-16

科技龍頭股 三多護體

2023-05-16

AI、半導體族群 漲相佳

2023-05-16

境內基金 規模創高

2023-05-15

永續品牌、寵物 資金競逐

2023-05-10

AI題材燒 布局時點浮現

2023-05-10

ESG股債 投資價值浮現

2023-05-09

新興股債 法人按讚

2023-05-09

熱門文章

債券ETF 買氣大噴發

2023-05-29

美股穩健 下半年有看頭

2023-06-01

台股高息ETF 閃金光

2023-05-29

債券ETF 三類人氣旺

2023-05-30

半導體族群 長線釣大魚

2023-05-29

基建基金 題材一波波

2023-05-24

高股息ETF 資金簇擁

2023-05-30

債券投資 進入黃金年代

2023-05-22

台股基金六強 靚

2023-05-29

電動車族群 商機爆發

2023-05-29

境外基金十強 AI最吸睛

2023-05-31

全球科技基金 商機點火

2023-05-29

台股科技基金 強強滾

2023-05-30

成長股現轉機 醞釀新攻勢

2023-05-27

海外ETF 除息秀來了

2023-06-01

美股擁利多 資金追捧

2023-05-29

日股基金 還有上漲空間

2023-05-31

定期定額投資 行情不漏接

2023-05-30

七檔基金 月漲逾一成

2023-06-01

美REITs 補漲行情熱

2023-05-29

永續概念股 商機爆發

2023-05-25

八檔台股商品 買氣上升

2023-05-30

A股利多 投資價值浮現

2023-06-01

全球市場觀測站/日股還有表現空間

2023-05-29

台股 躍新興亞股吸金王

2023-05-29

高科技基金 AI光環亮

2023-05-30

黃金基金 光芒四射

2023-05-10

REITs抗通膨 買點浮現

2023-05-24

ESG基金 找出趨勢贏家

2023-05-30

巴西、拉美基金 績效帶勁

2023-05-27

固定收益型商品 吸睛

2023-05-29

基金操盤手/大陸、印度股市 魅力十足

2023-05-30

全球可轉債 跟漲抗跌

2023-05-24

台股ETF 人氣強強滾

2023-05-25

科技型基金 錢景亮

2023-06-01

印度股市 績效亮眼

2023-06-01

十檔熱銷基金 債多於股

2023-05-25

台股基金 績效贏大盤

2023-06-01

13檔犀利 近三年漲逾100%

2023-05-23

打造多元收益 穩中求勝

2023-05-30

月配息股債ETF 吸金突破兆元

2023-05-23

生醫三利多 續航力強

2023-05-24

贊助廣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