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資產 投資新趨勢
一個策略的好壞取決於「報酬–風險組合」與其他策略比較的結果。投資人理想中的「報酬–風險組合」是高報酬、低風險,但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當投資人只願意承擔低風險時,自然無法要求高報酬;相對的,承擔了高風險的投資人必然會要求較高報酬率,否則不願意接受高風險的投資項目。
投資人在選擇「報酬–風險組合」時,必須同時考慮自身的投資目標與偏好來進行選擇,同時考慮其他的主客觀條件,如市場環境、利率水準、個人可投資金額等,才能構築一個可行的投資策略,進而達成自己的投資目標。
舉例來說,事業有成的牛董,預計在20年後退休,他希望在退休前每年能有7%的報酬準備退休金,但單靠存款的利息收入並無法達到7%的年報酬率目標(目前各大行庫一年期定存利率多低於0.9%),因此,他可以考慮購買海外高收益商品(收益率約6%~7%,提供固定收益但投資標的有信用風險,另海外商品尚有匯率波動風險),或是選擇投資股票(長期年平均報酬率約12%,缺點是價格變動大導致每年報酬率波動也大),這些都是有機會達成每年獲利7%以上的目標。當然,這些商品各自隱含的風險也不盡相同,端視牛董對市場風險的偏愛或忍受程度,決定個人的投資策略。
現代的投資學理論已證明適當的分散投資標的與良好的資產配置,可以更有效率的架構「報酬–風險組合」(即在相同報酬水準下,承擔較低的風險或在相同的風險下,追求較高的報酬)。
以美股與美債作為投資組合為例,單純持有美債的「報酬–風險組合」,反而不如10%美股與90%美債的投資組合,後者增加風險較高的美股資產後,整體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明顯高於單純持有債券,風險反而更低,這就是分散投資標的進行資產配置的一個教科書範例。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與新金融商品的迅速發展,新的投資策略已被發展出來。前述單一產品(只買股票或是只投資高收益債商品)的投資策略,或是只依照預期報酬率決定策略的舊思維,已不再能滿足投資人的需要。不單是預期報酬率,投資人也開始考量風險並要求具體的預估風險值(如波動率)評估。
換句話說,可降低風險又可保有較高報酬率的「多重資產的投資組合商品」才能符合投資者需求。
(摘錄自《智能投資+資產配置新思維》一書)
相關新聞
ESG概念基金 熱翻天
2021-01-16安盛展望今年景氣 科技股將成投資重點
2021-01-14分散配置 降低波動
2021-01-13創新型標的 投資優選
2021-01-13亞洲科技基金 納核心配置
2021-01-13科技醫療股 長線優選
2021-01-13特別股基金 收益誘人
2021-01-13全球市場觀測站/巴西、俄股 潛力十足
2021-01-11基金十強 科技最風光
2021-01-11投信:今年5G、AI、電動車加持 科技基金績效竄高
2021-01-08基富通推出申購優惠
2021-01-08近十家投信推定時定額優惠 享零手續費
2021-01-082021投資 投信教戰/保德信:USA心法 提升勝率
2021-01-082021投資 投信教戰/景順:資產配置 有三劇本
2021-01-08配息商品 成投資顯學
2021-01-07目標風險組合商品 吸睛
2021-01-07掌握3E法則 提高勝率
2021-01-07美十年債殖利率再突破0.95% 短線留意美補選結果
2021-01-06美中對抗 炒熱半導體
2021-01-06內需股強勢 投資焦點
2021-01-062021投資教戰 專家:拋美元 抱新興永續資產
2021-01-05配置多重資產 提高勝率
2021-01-05數位娛樂股 防禦力強
2021-01-05美股基金 蟬聯吸金王
2021-01-05陸股磁吸資金 去年稱冠亞洲
2021-01-05挑選金雞 謹記三要訣
2021-01-02尖牙股、ETF 績效亮眼
2021-01-012021投資 科技基金主秀
2021-01-013R×3D 下季布局主軸
2020-12-315G聚光 躍投資主旋律
2020-12-31智能車基金 強力吸金
2020-12-31迎接2021 美股展開元月效應機率高
2020-12-30槓鈴式配置 分散投資風險
2020-12-30境外基金績效 股優於債
2020-12-30科技基金 明年續領風騷
2020-12-30第1季基金投資趨勢/股債各半 鎖定陸股高收債
2020-12-29資金充沛 特別股行情看俏
2020-12-29特別股商品 防禦力強
2020-12-25第1季基金投資趨勢/錢進四類資產 成長價值並重
2020-12-252021投資 聚焦四主軸
2020-12-25第1季基金投資趨勢/印度台股前景佳 可優先布局
2020-12-24宅經濟熱 商機大噴發
2020-12-24
熱門文章
挑戰最高配息率!中信高股息ETF殖利率8%
2021-01-13黃小玉行情飆 飼料、油脂跟漲
2021-01-13高股息ETF 留意二風險
2021-01-12陸股帶勁 連十周吸金
2021-01-12新興美元債 三大利多護體
2021-01-04房市看好 首見REITs辦現增
2021-01-02電動車基金 題材火熱
2021-01-12台股高配息基金 投資寵兒
2021-01-02台股正2 ETF 績效傲人
2021-01-11基金十強 科技最風光
2021-01-11美高收債展望佳 擇機進場
2021-01-08全球股票基金 牛氣旺
2021-01-14台股基金十強 績效逾9%
2021-01-07台積概念ETF 人氣爆棚
2021-01-18美股基金 伺機進場
2021-01-13美景氣循環股 可望補漲
2021-01-12中信全球收益ETF 19日開募
2021-01-14健康瘦身產業 商機爆發
2021-01-13亞洲高收債 後市可期
2021-01-13大中華基金 帶勁
2021-01-14美股走多 科技扮主流
2021-01-15美股升勢壯 三產業吸睛
2021-01-14印度基金 績效紅不讓
2021-01-14全球市場觀測站/巴西、俄股 潛力十足
2021-01-11美股基金 錢潮洶湧
2021-01-12亞高收債 具二低一高優勢
2021-01-11台股基金 兩族群聚光
2021-01-15AI概念基金 錢景亮
2021-01-08三類ETF 火紅
2021-01-04特別股基金 收益誘人
2021-01-13商品原物料 迎接牛市
2021-01-15新興市場債 強力吸金
2021-01-15亞企獲利看旺 股市有撐
2021-01-15人民幣債 利多加持
2021-01-11陸股ETF 題材一波波
2021-01-11創新型標的 投資優選
2021-01-13消費基金 題材火熱
2021-01-14海灣債 可伺機進場
2021-01-15美國公債 長線不看空
2021-01-12民主黨完全執政美股看多 綠色經濟出頭
2021-01-08陸股 迎春季躁動行情
2021-01-13亞洲科技基金 納核心配置
2021-01-1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