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晨星最佳台灣股票:德盛台灣大壩基金
2014晨星最佳基金獎(台灣)最佳台灣股票基金:德盛台灣大壩基金
經理人選股同時兼顧未來成長性與當前評價水準,中長期績效為台股基金的佼佼者。Morningstar(晨星)以問券的方式專訪基金經理人,希望能讓投資人對得獎基金有更多了解,問券專訪內容整裡如下。
基金經理人:
鍾兆陽(Sunny Chung)
經理人簡介:
學歷: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商碩士
經歷:KGI凱基投信創星金經理人、元大證券自營部經理
Morningstar(問):請您為投資人說明在2013年曾做的主要投資組合調整?是否有特定配置對基金的績效影響較大?
鍾兆陽(答):回顧2013年表現,我認為成功的作法包括第一季在傳產、第四季在電子股的選股得宜,而這些關鍵都在於「知道如何對付轉型過程」。
舉例來說,在市場流行擁抱蘋果時,我認為蘋果該吃就要吃,但更要懂得在從高速成長轉到到低成長後、從最新鮮到不新的階段,要懂得如何對付轉型期,這不只在蘋果,包括其它電子產品或筆電領域都是如此,對於當紅、流行的產業,成長腳步看起來不錯時,「該有就要有」,但當新產品光芒不再、或是從高速的成長開始放緩,也要懂得如何避免受傷,我認為我們台股團隊2013年在相關產業的配置上成功之道在於懂得參與、也懂得見好就收,尤其是第一季在傳產、第四季在科技領域都能找到具備穩定成長潛力、能見度夠高的產業,成長性與能見度是我們去年相對更重視而關注的指標,而落實在我們的配置上,2013年我們成功的配置包括:成衣(紡織下游、越南概念股)、汽車及零組件,以及工業電腦與安全控制。
問:請您與投資人分享對於2014年的市場展望,尤其是和此基金相關的市場範疇?您計劃如何掌握投資機會和控制潛在風險?
答:過去幾年,對於台股當年度的發展我大概都會在年初整理出一個面對的態度,舉例來說,2012年歐債危機等議題看起來還沒解決,大盤表現較平淡,但如果能懂得選股,是有機會締造相當優異的超額報酬,所以我說2012年投資台股要有「知識」,考驗能不能挑出好公司的眼光;2013年資金行情啟動,我說投資台股要有「膽識」,因為在資金行情下百花齊放機會高,需要膽識勇敢進場;展望2014年,我建議要有「信念」,整體來看,我對台股看法仍樂觀,認為這屬於「有愛有恨的市場」,屬於能締造超額報酬的市場,還有獲利機會,但是在資金多、評價拉高後,波動可能擴大,輪動可能很快速,因此不建議像2013年追逐資金行情的作法隨波逐流,今年要以謹守信念、取代隨波逐流,眼光要夠好,但更要懂得堅持,鎖定能挺下去的目標,而不是隨波逐流以免不停追高,反而容易受傷。
對我們來說,掌握機會跟控制風險是同一件事。能控制住風險的機會才是真機會,所以我們會同時掌握投資機會並控制潛在風險。
一般而言,在選股時,我們會從成長、品質、價值跟能見度等四大指標來研究。而今年就這四大指標的重要順序,我認為成長第一、能見度第二、品質第三,再來才看價值。
為何成長擺第一?我們認為,成長特質是最能吸引資金的因素,尤其在債轉股的趨勢下,隨著風險偏好拉大,資金會找成長,找到成長就等於掌握投資機會,但要留意的是,所謂的成長到底是「真成長」還是「假成長」,避免買到假成長、找出真成長,就可同時掌握投資機會並控制潛在風險。
如何避免假成長?這是我們把能見度納入第二關鍵的因素──我認為能見度是保護下檔風險的因素之一,或許過去有人發生過:明明公司看來是成長,為什麼股價會跌得莫名其妙?關鍵在於沒有掌握到能見度,能見度是這樣,就算沒辦法看到前方一百公里,在我們決定投資前,至少要確保前方一百公尺狀況不差,而能見度的來源包括從訪談、財報、獲利、業績各面向觀察,還必須搭配可信度高的證明。只要能掌握能見度,就能度控制風險。
問:關於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包含美國縮減購債規模以及新興國家成長趨緩等議題,請問您有何看法?這些風險對您的投資決策又有何影響?
答:歐美看起來是不錯的,美國縮減購債規模對風險資產來說是正面訊息,代表經濟面出現更為實質、實在的成長,歐洲表現也不錯,以PMI指數為例,二月上升到53.2,是連續八個月擴張,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在近期會議上修經濟成長率預估值,新估2014-2016年的GDP成長率分別達1.2%、1.5%及1.8%,呈現逐年緩步上揚,美國二月ISM製業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高於市場預期,雖然氣候因素仍舊影響生產與出貨,廠商庫存也隨之上升,但預估美國氣候逐漸回暖後,經濟可望重回成長軌道,整體來看,從歐美近期經濟數據來看,成長的步調持續穩健。
相較下,新興市場則是面臨繼美國金融風暴、歐債危機後的第三波全球大調整,雖然新興市場不像美歐過去問題嚴重,因外匯存底豐厚、雙赤字問題不大,只要消化過度信貸和資產泡沫及調整成長模式,但不少新興經濟體不願大刀闊斧治理根本問題,新興市場仍待調整,但可留意撈底機會,但必須要技術高超、小心布局。
在歐美優於新興市場的前提下,我還是延續去年就提出「擁抱歐美市場、避開新興市場」的策略,原則上我們還是建議尋找能受惠於歐美景氣復甦的題材為主。
問:請問您的投資團隊是如何組成?在 2014年有無人事或組織架構調整,並且近期內有無團隊規模擴編的計劃?
答:目前德盛安聯投信台股投資團隊陣容包括六位操盤手及六位研究員,並於2014年持續增加投資研究團隊的陣容,主要是因為德盛安聯集團越來越仰賴我們台股研究成果,也讓我們台灣團隊的影響力增加,透過德盛安聯集團的資源把在地研究成果分享到全球,在我們的影響力不斷茁壯下,我們持續投入更多資源。
問:能否跟投資人說明您的投資團隊或投資程序將來會在那些方面有進一步地加強?
答:投資團隊就像蓋房子一樣,目前我們房子已經蓋到大家多能滿意,未來還要怎麼強化?我的規劃是延續我們的成功核心──德盛安聯投資組合會議(Portfolio Management Committee,簡稱PMC會議),這是我們的投資流程,面對1400多檔上市櫃公司,我們的選股是結合「集體智慧」及「量化管理」,透過團隊合作,集合數十位研究員、經理人以及量化小組與總經專家,從所有上市櫃公司中先剔除流動性有疑慮、市值過小的公司先挑出800多家,再針對產業五項因子分析從中篩選出260檔追蹤名單,接著由研究員針對基本面及營運掌握度選定85檔選股名單,再綜合量化與總經團隊等依據量化分析、風險及公司治理考量,最後在PMC會議上萃取出50檔精選個股。
這50檔精選個股就是德盛安聯的PMC核心投組,也是德盛安聯每位台股基金經理人的持股核心。PMC運作多年至今,機制開花結果,能創造優於大盤明顯的超額報酬。
德盛安聯PMC會議每兩周舉行,投資團隊充分溝通總經情勢、投資主題與資金流向,機動調整投資組合,一來可集合眾人專長,挑選出真正的優質投組,二來透過攤在陽光下的選股流程,大家一起把有狀況的個股揪出來,是可以兼顧投資機會並避開風險的投資決策流程。展望今年台股,我預期掌握趨勢及選股能力變得更重要,現在投資台股要有知識、膽識更要有信念,唯有紮實研究,結合集體智慧及嚴謹的決策流程,才有機會爭取到超額報酬,而隨著我們不斷強化我們的研究陣容,相信能把這個核心價值發揮得更完善。
資料提供:德盛安聯投信。問券回覆時間為2014年3月中旬。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