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開放利率管制反映中國推動改革的意圖

聯合新聞網

(作者: Daniel Rohr)

今年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全面取消長期以來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先前中國央行對金融機構設定了貸款利率下限及存款利率上限的規定,雖然這樣的利率管制保障了中國內地的銀行能取得豐厚的淨利息收益率,但這卻不是最佳的信貸定價制度。

我們對中國人民銀行開放利率管制的動作抱持正面的看法,因為這不僅反映了中國政府進行改革的決心,也意味著中國將可能會進一步促進金融市場自由化。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並未全面取消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上限規定,因此中國內地過度投資、資本未妥善利用的問題仍無法被解決,倘若這些問題出現惡化,中國便可能會面臨債務危機的威脅。

事實上,目前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非資金的短缺,而是資金過度浮濫的問題。根據我們的計算顯示,在過去十年內中國人民銀行所設定的貸款利率下限為1.4%(該數值為實質利率)。對於像中國這樣高經濟成長率(有時甚至超過10%)的經濟體而言,這樣的貸款利率確實相當的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難想像為什麼投資增長會是推動中國GDP成長的主要因素。

過去10年內帶動中國投資熱潮的主要機構─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其所取得的資金成本已過度低廉。然而,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全面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管制,貸款利率可能還會進一步下滑,使得這些機構過度投資的問題更加嚴重。事實上,目前已有市場人士表示,中國央行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的動作,在短期內可能會對中國經濟轉型帶來負面的影響。

此外,我們目前也無法確定這項改革是否能夠刺激民營企業的信貸增長,但這卻是中國政府推動利率市場化的目標。基本上,金融機構仍會傾向將資金貸放給國營企業及地方政府,因為一般認為這些機構背後有中國中央政府的還款擔保。因此,儘管中國央行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資本錯置而未妥善利用的問題仍無法被解決,而中國銀行業貸款風險、報酬關係的失衡狀況也將會持續存在。

在中國政府致力於避免債務危機的發生,並將中國由投資導向轉型為消費導向的經濟體的過程中,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會是更為重大的金融市場改革。我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在過去的10年內,中國內地存款的實質利率為負1.8%,這反映了中國內地大量的家庭財富被移轉給銀行及國有企業的現象。

基本上,存款利率自由化改革的速度倘若過快,便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風險。目前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已大量舉債,以為其眾多的計劃案提供融資資金,但在利率完全自由化的情況下,利率將會上升,其中一些計劃案便可能會因融資成本上升而無法進行下去。此外,利率自由化的進程過快也可能會使相當多的借款者無法如期還款,進而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事件。

此外,利率的上升也勢必會使借款需求下降,導致投資大幅減少。目前中國仍主要是藉由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倘若投資大幅降低,中國經濟便很有可能會陷入衰退。不過,中國新上任的領導階層並不急於推動存款利率自由化的改革。中國人民銀行也表示在金融市場自由化改革當中,存款利率的改革會是風險最大的部分。

儘管如此,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所發表的公開聲明當中,仍顯露出中國官方進行改革的意圖。因此,中國的金融改革極有可能會以鄧小平所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步調向前邁進。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認為存款利率的改革會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中國政府在短期內較可能作出的措施則包括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上調存款利率上限、較長期存款利率的自由化,或引進存款憑單(CDs)等新的儲蓄工具。

漸進式的改革確實具有其優點,但這不代表這樣的作法就沒有缺點存在。舉例來說,長期存款利率仍將會被人為壓低、資本市場的管制也會使儲蓄工具的多樣性受到侷限,而銀行貸款利率也將會維持在相當低的水平。總而言之,「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雖然看似謹慎,但在河流水位上升時,採取這樣的策略仍具有相當的風險。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