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媛投資ETF 靠股債練功
【經濟日報╱記者 曹佳琪】
張美媛是元大寶來投信今年第一檔新基金─亞太政府公債指數基金擬任的基金經理人,同時也是台灣50(0050)ETF的操盤人,又股又債的ETF操作,讓張美媛對ETF的操盤功力更上層樓。
張美媛說,股票的ETF比較單純,其實就是追蹤成分股所組成的指數,如台灣50就是台股中50檔權重較高的成分股所組成,透過完全複製的方式,每季進行成分股調整,並觀察市場流動性狀況。
不過,債券的ETF就比較複雜,除了債券種類多、利率變化、市場流動性外,還要考量債券的存續期間,也因為顧慮的部分較多,因此,國內遲遲未推出海外債券相關的ETF。
目前元大寶來亞太政府公債指數基金將成為國內第一檔連結海外債券的ETF,追蹤的指數主要是野村證券編製亞太不含日本的基本面投資等級政府公債指數,這指數涵蓋8個國家、共200多種政府公債。
為了讓基金操作更簡化且更有效率,張美媛必須要將這200多種政府公債再篩選,一樣是8個國家,但是每個國家的債券數量將降至4檔左右,等於總共約30多檔政府公債。但仍要維持貼近該指數,且誤差不得過高的水準,這對ETF基金操盤人來說,是一大考驗。
張美媛強調,ETF是一種很單純的投資工具,不管股或債都很適用,國人目前在債市方面,相當熱中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但這些債券屬於信用債券,跟股市的連動性高,對於真正穩健型的投資人來說,並未能達到股債資產配置的效果。亞太投資等級公債指數與其他資產相關性低,若納入投資組合可發揮真正股債資產配置的作用,降低投資風險。
或許對於亞債,不少投資人認為投資報酬率可能遜於亞股,但其實外資對亞債的需求並不遜於亞股,對亞洲政府公債的偏愛度持續提升。其中,外資持有印尼債及馬來西亞債的比重均超過三成,對泰國公債的看好度也持續增加,增強市場對亞債安全性提升的看法。
張美媛說,其實政府債相較於公司債,不但波動低、長線報酬相對勝出,代表經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相對更佳,已顛覆了傳統公債低波動、低報酬的投資概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