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基金/天然資源基金 搭配債券解套
【經濟日報╱張瀞文】
天然資源基金今年以來表現不佳,基金業者認為,除了以定期定額加碼套牢產品來補強外,最好也增加信用債券比重,重新調整資產組合,才是搶救不良績效的不二法門。
商品市場走弱,金融時報全球金礦指數今年以來下跌約15%,天然資源相關基金績效全受波及,基金下修幅度超過10%,不少投資人慘遭套牢,面臨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不知該認賠殺出或繼續加碼。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後,降低投資風險成為市場趨勢,不幸的是,許多股票基金目前仍然尚未解套。最簡單的方式是以定期定額持續扣款,或增加扣款次數,在基金淨值仍在低檔時大量累積基金單位數,待市場反彈,會比較快解套。
不過,楊智雅認為,即使持續定期定額,但看到報酬率一直為負值,心情不會太好,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因此,投資人最好重新檢討投資組合,放棄長期展望不佳的市場,除了定期定額等待股市反彈以外,也可增加固定收益產品,讓情緒不會隨著股市起伏震盪。
楊智雅說,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股票指數的1年年化波動度為19%~20%,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的波動度只有7%~8%,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波動度更低、只有約5%~6%。如果拉高債券比重,可以降低投資組合曝險的機會,並且有債券票息的收益,也是比較穩健型的搭配方式。
楊智雅建議,投資人應該選擇規模較大、長期績效較穩健的產品;由於基金規模較大,持有債券數量多達數百檔,不僅分散單一1檔債券的違約風險,也能降低基金交易的成本,提高操作績效。
楊智雅還建議,投資人最好以長期心態布局這樣的商品,畢竟票息是看長期的,如果基金淨值能維持平穩,甚至長期上揚,更是加分,絕對好過股市上下波動而影響投資信心。
※基金資料庫查詢》天然資源基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