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facebook/李育昇債市投資 是門藝術
【經濟日報╱文/高佳菁】
曾因投資股市慘賠收場的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從中領悟資金控管及分散風險的重要性,歸納出投資術必須從基本面分析和長期趨勢發展著手,綜合全球總體經濟,景氣循環和各國政治發展的研究分析,找尋最靈活的投資組合。
大學時期就對金融商品投資有濃厚的興趣,閱讀大量的金融書籍。當兵時運用自己的儲蓄及父親提供的資金,實際投入股巿,結果慘賠收場,讓李育昇體會了金融商品投資的現實面,更瞭解了資金控管及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鑽研固定收益商品
在美國就讀喬治華盛頓大學財務分析管理研究期間,接觸虛擬投資交易課程及訓練,使李育昇對金融商品更加著迷。因此返國後進入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部,主要負責外匯避險及利率相關投資,由於當時前輩的一句話「固定收益商品變化多端,投資固定收益商品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因此踏入固定收益商品領域。之後服務於銀行金融商品交易部期間,交易各類固定收益商品,也因此奠定良好的投資研究基礎。
李育昇認為趨勢的變化,往往是從最小的細節中開始,觀察這些細節並推演出未來的發展性,並且能迅速的掌握市場趨勢的變化,靈活調整基金投資組合。縝密透徹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持續的追蹤觀察企業的營運狀況是相當關鍵的。
閱讀加上爬山 紓壓
因此,與宏利投信母公司宏利集團旗下宏利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團隊緊密合作,善用集團對於信用標的具有相當多年的研究經驗,幫助基金精選出最具獲利潛力的投資標的,這對於高收益公司債券的投資特別重要,因為企業的營運狀況、管理階層的品質良窳將是影響高收益公司債券最關鍵的因素。靈活調配基金投資組合來為基金和投資人打造出最優異的投資成果。
不過,操作金融商品,往往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偶爾也會有不順遂的時候。當遇到操作挫折時,李育昇通常會把手中的投資部位降到最低,並將過去交易歷史拿出來再重新研究。
另外,李育昇也會請教不同商品部門的同事,聽聽他們對巿場的看法,用不同的角度來看看市場現況。除此之外,也會藉由閱讀不同領域書籍、散文、小說或爬山來紓解操作挫折。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經濟日報每周六隨報發行之《基金周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