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政策面 台股最主要挑戰

聯合新聞網

■陳朝燈

台灣上市櫃公司2011年財報已全數公布,企業基本面表現將是今年台股投資重要的指標。2010年全體上市企業總獲利達1.4兆元,2011年總獲利下降至9,277億元,年衰退幅度約三成:再觀察上櫃公司2010年總獲利達1,006億元,2011年總獲利則下滑至448億元,衰退幅度達55%。數字會說話,從上市櫃公司獲利表現可知,去年歐債問題衝擊營運,尤其上櫃的中小企業受影響更大,此一現象兩岸皆然。

近期台灣經濟與財政政策議題不斷出籠,投資人不免困惑,為何要急著在當下出手?筆者認為今年1月選舉結束,距離下次選舉時間仍遠,政府此時提出稅改議題及油電漲價問題,不易影響未來政治版圖。再者,台灣健保財政赤字嚴重,各項運輸工具補助、油電價格補貼等均是沈重財政負擔,隱形負債缺口大。第三,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未來退休金與醫療成本負擔沈重,需未雨綢繆,補足缺口。

台灣目前處於長期產業調整期,從過往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解構成未來1C(Cloud)趨勢,同時3D1S四大慘業處於激烈競爭,加上貿易自由化問題,台灣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有經濟發展與貿易的長期焦慮待解。不過綜觀國際市場,不少利多題材持續發酵,3月的製造業PMI指數表現優於預期,尤其中國官方公布的PMI指數創下近11個月新高,美國製造業維持穩定的擴張態勢,台灣的PMI也明顯回升。國際經濟回溫的帶動下,為台股提供了相當程度的支撐,也是台股的機會所在。

檢視各主要產業今年的獲利展望,因油價上漲所帶來的效應,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可能影響下半年獲利表現。油價上揚的負面效果則首先會對汽車與航空業產生負面影響。相反地,油價解凍對石化與油氣燃電產業有利。石化業受到兩股力量拉扯,一邊是油價上漲解凍,石化業虧損壓力獲得舒緩,一邊是去年石化產業獲利表現不錯。高基期下,今年第一季獲利優於去年第四季,但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這可從上周台塑集團已公布第一季獲利數字中得到印證。與原油價格連動性較高的紡纖上游同樣受到不小影響,不過紡織業下游及成衣業受惠於8月倫敦奧運題材,第一季底至第二季出貨量將放大,營運表現可望持續加溫。

美中兩大經濟體內需與外銷表現不錯,台灣企業間接受惠,從國際觀點來看台股,後市不悲觀。第二季投資選股部分,受到中國持續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影響下,傳產類股如水泥、航運、建材、鋼鐵和陶玻等產業獲利仍處於低檔,科技類股第二季接單狀況可望較佳,尤其半導體上游的晶圓代工、封測及IC設計以及下游的NB與通訊等類股有望一季優於一季。至於蘋果概念股因新產品已上市,股價提前反映,相關概念股若期望有下一波漲幅,需有更強的題材。

但未來的挑戰主要落於政策面的議題。資本利得稅的討論與7月1日即將登場的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也引發市場關注。此外,因去年企業獲利衰退近三成,加上最近二代健保將股息與研議將股利納入補充保費等議題,雖然延後至明年上路,但心理衝擊仍在,今年除權息行情可能大幅縮水。近期稅務基礎、油電價格與健保負擔等項目都將面臨調整,企業負擔的加重可想而知,如何在政府財政、庶民觀感及企業負擔間取得共同接受的基礎,仍待努力。

預期第一季台灣整體上市上櫃公司獲利表現將較去年同期減少,第一季經濟成長也將是今年的低點,上半年上市櫃公司獲利要較去年同期成長難度很高。下半年台灣企業獲利表現轉強的程度,仍需看國際經濟的復甦情況及台灣的經濟稅務政策如何定調來決定。

(本文由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口述,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2年4月9日經濟日報 A4 版名家觀點專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