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把握華人經濟圈黃金三年
■陳朝燈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兩會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為7.5%,是2004年來最低的經濟成長率,象徵「保八」時代已經過去,由於數據低於預期,導致各國股市連兩日出現急挫,原物料大國巴西甚至於上周緊急調降利率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這也顯示中國地位愈來愈舉足輕重。
市場也許對7.5%的數字不滿意甚至失望,但大家可否想過,如果中國一直維持9%~10%的高成長,通膨該如何控制?其次,過去十年中國對有限資源大量占用和消耗,未來五年如果持續如此,對全球經濟長遠發展不見得是好事。
換個角度思考,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未來五年其成長率如果仍能保持在主要開發和已開發國家的前四分之一,同時轉向良性的質變,不再迷思數字的追求,投資人反而不該覺得失望。尤其過去兩年中國GDP都高於9%,對照中國股市卻沒有強勁表現,證明兩者不一定具有相關性,市場結構、資金流向、通膨控制等,才是應觀察的重點。
中國接下來會如何牽動亞洲的經濟發展,全球屏息以待,其中應注意的是「東協加一」(中國)和「東協加三」(中、日、韓)。東協各國將隨著中國經濟的質變而跟著轉變,而中國會持續透過香港和上海建立與亞洲各國金融的連結。
此外,十二五規畫主攻綠色經濟,亞洲各國在回收、環保、資源再生等產業,會與中國互動更頻繁,並提供相關技術和經驗。亞洲國家藉由策略聯盟成為最佳合作夥伴,因此中國會持續扮演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角色。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地位日益鞏固,加上各國華人企業的經營績效凸顯,亞洲形成的華人圈勢力也將跟著抬頭,政治人物以往將排華當作政治籌碼的方式將有很大的風險性。
韓國是近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最積極的國家,這不僅提供中國和東協國家對自由貿易區建構和談判的範例,且韓國藉由和歐美簽訂自由貿易區的優勢,在東協加三取得更大的影響力,並帶給日本和台灣很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日本過去一段時間歷經日圓升值和天災肆虐,對企業的競爭力造成嚴重侵蝕。
日本企業最近預告的財報紛紛跌破市場的眼鏡,其虧損金額幾乎是百年難得一見,例如松下、夏普、索尼虧損擴大甚至更換公司領導人,奧林帕斯公司治理問題嚴重,爾必達更是最後走向破產。日本企業已陷入困境,如果日本政府不再改善總體環境,單靠企業自身能力並無法在國際上維持以往競爭優勢。
日本政府其實也希望能重塑國家與產業生命力,未來二至三年,為重新塑造競爭力和強化產業鏈,筆者預估日本會主導弱勢日圓的金融政策。不過日本要和中國合作,必須要先解決民族歷史情結和領土爭端的問題,並化解和亞洲國家過度對立不安的現象。
台灣處於相對不利的局面,因為除了兩岸經濟協議(ECFA)外,沒有和亞洲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如果不加快腳步跟上,和其他國家的競爭差距將愈來愈遠。值得欣慰的是,台灣的國際板(TDR)展開雙臂讓很多來自亞洲的企業來掛牌,包括科技、食品、糖業、回收環保、船業與咖啡等產業,包羅萬象,比起星、港,台灣雖然在自由化表現還不夠,但多樣化對企業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未來三年是中國十二五計畫密集執行的第二年至第四年,只要中國股市籌碼供應不像過去兩年那樣過度膨脹,受惠於獲利走高、經濟質量化和綠色化的刺激下,股市將是起點,而不是終點,對外則將推動整個亞洲華人經濟圈邁向「黃金三年」。
中國經濟由量轉質、由出口轉內需,這樣的經濟轉輪將不會停止。
(本文由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口述,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2年3月12日經濟日報 A4 版名家觀點專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