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濫開政策支票時代 該結束了

聯合新聞網

■陳朝燈

第三季以來,歐豬國家債務問題一直是全球金融市場揮之不去的夢魘,不過投資人如果只留意希臘、義大利等國家債務金額的大小,難免會有「見樹不見林」的遺憾。隨著歐債危機白熱化,後續牽動的長遠變化,才是現階段應未雨綢繆的課題。

當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開始突破7%時,歐債問題的骨牌效應,可能已揭開序幕,雖然原義大利央行行長馬利歐.德拉基(Mario Draghi)11月擔任歐洲央行(ECB)主席一職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積極想要防範風暴擴大,不過面對負債金額最高、同時也是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發生危機,兩大組織因缺乏有效對策,態度均相當謹慎。這也讓之前想要擴容到1兆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所扮演的穩定功能相形失色。

目前EFSF仍在強化細節,擴容後新債券的買主是誰尚未敲定,義大利高達1.9兆歐元的債務問題卻已迫在眉睫。在內外壓力交逼下,繼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下台後,義大利現任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也被迫辭職,但事情並未因此結束,因為新任總理接手的是燙手山芋,整個歐債危機從經濟問題演變成為政治問題。義、希兩國的新任總理將是在多檔政治權力基礎非常薄弱的情況下上台,如果採取積極的財政緊縮措施,必然會面對一連串的社會抗爭和人民不滿情緒高漲。因此政治的安定度和執政者的減赤決心,是歐債危機能否穩定度過的重大考驗。

雖然義大利的民間企業具有競爭力,但政府財政支出嚴謹度不足導致疑慮高漲。此外,西班牙的負債規模也十分龐大,估計有6,800億歐元,而且它的房地產債務牽扯到的問題比義大利更嚴峻。目前希義西三國債務,已經影響歐洲銀行業的穩定性,10月底歐盟高峰會自願對希臘國債進行50%資產減記的協議,就使得歐洲銀行業面臨約1,000億歐元的損失,而歐洲銀行業持有義大利債務超過4,000億歐元,更多國家更和義、西有放款往來,明年義大利預計將有3,200多億歐元的國債到期,能否按時償還有驚無險,金融市場將密切關注。一旦違約,帶來的衝擊勢必比希臘更為嚴重。

歐債危機對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約200%的日本也是一大警惕,雖然日本債務超過90%由國內投資者持有,但義大利經驗顯示誰持有債券並不是危機不會發生的保證(義大利債務70%由國內投資者持有),萬一經濟局勢持續惡化,不排除日本在未來一至二年,將面臨同樣問題。

而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尚未看到撙節支出的具體計畫,政府債務仍然快速增加。為彌補赤字,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ATCA,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將在2013年元旦上路,此法案主要為防堵美國人透過境外逃漏稅。若各國金融機構不願簽約提供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的帳戶資料,未來美國的投資,所有利息收入、資本利得都將被課30%的懲罰性稅負。這樣的法案在明年將成為經濟發展很大的阻礙,且違反多國國內的客戶資料保密法的規定,因此包括中國與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相當抗拒,揚言要大舉拋售美國資產,多方勢力博弈的結果也將為金融市場投下變數。

國家債務已成為各國政府頭痛的問題,候選人與政黨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亂開空頭支票,然後無限制地花納稅人的錢,做為討好選民的手段。選民也清楚,今日政府多花一塊錢的債務,總要有人付出代價,短期的糖衣可能是永遠的毒藥。歐債危機產生的正面意義,就是各國推出「錢坑法案」逐漸減少,對財政惡化發揮初步止血效果。

至於長期來看,退休金制度勢必重新調整,因政府最大的支出還是在退休金給付,許多國家的退休金設計是建立在經濟和人口持續成長的假設基礎下,如今全球出生率偏低、經濟進入冰河期,已經面臨提撥數不足,但給付太多的窘境,為填補缺口,政府只好發債來解決,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退休金、稅務和財政改革政策的提出,將主導未來金融市場的長期穩定。世界正在進行新的覺醒運動,空頭支票換取選票的時代將退場。

(本文由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口述,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1年11月14日經濟日報 A4 版名家觀點專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