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 長線犀利
美國前景混沌不明,法人表示,目前市場預期未來一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高達近七成,而統計1990年以來每當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後,醫療指數表現往往能超越大盤6%至20%,加上目前醫療產業的本益比相較大盤折價許多,為進場布局好時機。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分析各醫療次產業在2015年之前的表現普遍超越大盤,惟之後因為政策面的干擾,導致醫療生化產業的本益比開始落後於MSCI全球股價指數,僅有醫療器材呈現明顯成長,其他包括製藥、生技、醫療服務等皆低於指數表現,如今,在近三年的疫情催化之下,全球再度看見醫療生化產業的創新成長動能,進而帶動法人資金明顯回補,預期整體生技產業的本益比有再向上成長的空間。
江宜虔說明,若拿S&P500大盤與醫療產業分析,近年同樣出現折價狀況,S&P500醫療產業指數相對於S&P500指數本益比,目前仍處在5%的折價區間,然事實上,統計1986年至2023年4月期間,S&P500醫療產業指數相對於S&P500大盤的本益比,平均有11%的溢價空間,顯見醫療類股上漲空間可期。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也表示,從第1季美國企業財報表現來看,醫療保健行業表現好壞參半,不過包括醫材、醫院以及製藥業獲得業績上修。後續來看,隨著通膨見頂,聯準會升息舉措趨緩,若通膨續降趨勢延續,將有助股市表現。
蔡詠裕說,在生技醫療股布局方面,隨著疫後手術治療需求強勁,手術醫療企業成長加速,可望帶動醫材族群表現;製藥類股與生技類股則受惠於新藥研發告捷,包括阿茲海默症新藥、卵巢癌新藥等,加上藥廠積極併購尋求成長,相關個股表現值得留意。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游信凱也表示,原本市場預期手術量能與人力需等到2024上半年才恢復,而最新情況是到今年底就能完全恢復,激勵醫療器材與醫院相關類股今年營運展望佳。此外,每年第2季都是全球重量級癌症或腫瘤醫學年會重頭戲,因此具癌症創新療法的新藥公司股價,也有機會迎來一波上漲表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