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族群 潛「利」十足

經濟日報 記者黃婉軒/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醫療生技產業的剛性需求持續擴大,法人指出,不論是製藥大廠的慢性病用藥,或是醫療器材的需求皆明顯成長,加總前五大慢性病的醫療花費超過1.3兆美元,所帶動的商機龐大,讓製藥龍頭企業掌握競爭優勢。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高成本慢性病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相關醫療儀器不僅因為慢性病管理需求隨生活品質提升而快速攀升,在科技進步下更加速普及,以糖尿病患為例,市場預估至2045年總患者人數將增加至7.8億人,相較2021年的5.4億人大增超過四成,帶動高端健護管理儀器市場快速成長,預期糖尿病照護醫材於2022至2030年,將以每年15.2%的年均速擴張,於2030年達到80億美元的規模。

除了現有慢性病用藥,不少生技製藥業在阿茲海默症、肥胖症、癌症,以及各項罕見疾病等的相關研發都有突破性的發展,有利強化生物科技產業未來的獲利潛能,且在併購熱潮的助力之下,有機會吸引資金流向股性活潑的中、小型類股。

江宜虔表示,由於有獲利支持,反映在股價表現上,NBI生技指數去年下半年以來漲幅達14.39%,相較同期S&P500指數的2.9%超前,看好結合防禦特性與高端科技優勢的生技、製藥與健護器材未來表現潛力將持續強勁,而疫情期間產生的遞延醫療需求,亦將提升醫療服務次產業的獲利能見度。

新加坡大華全球保健基金經理人何彥樟表示,2023年眾多風險未減,在投資策略上,建議以防禦為首要目標,像是醫療保健、公用事業以及必須消費等板塊相對穩健。由於醫療生技股第3季財報表現多優於預期,產業也具有韌性,持續吸引資金回流。根據彭博統計,多家生技製藥權值股上修2022年營收預測約5%。此外觀察生技ETF—XBI US ETF截至2022年11月底的資金流入狀況,發現生技類股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相對於標普500表現強勁。

生技股 ETF 營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