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基金 逢低卡位

經濟日報 記者黃婉軒/台北報導
今年來全球股市受到升息、估值下修等影響,具有創新性質的醫療生技產業也難逃下跌命運...

今年來全球股市受到升息、估值下修等影響,具有創新性質的醫療生技產業也難逃下跌命運。不過,根據歷史數據來看,2021至2022年生技類股修正幅度已來到近20年最大,顯示未來下檔空間有限,若能搭配具有防禦性質的醫療類股,更能掌握未來市場彈升的契機。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自從2000年以來生技類股共出現過四次超過30%的回檔,除了2000年與2015年下跌與產業面相關,2018年與本次的拉回都是受到外部風險因素拖累,實質上醫療生技產業的創新能力不減反增,財報數據更是亮眼。

觀察首季營運表現,與具有長期成長趨勢的主要產業相比,醫療產業目前已公布的第1季財報表現更佳,營收年成長率13.7%,淨利年成長率9.9%,營收獲利優於預期的比例超過八成。

江宜虔說明,在市場氣氛悲觀影響下,目前美國中小型生技指數XBI的股價評估已接近歷史低點,醫療產業結合新技術及AI應用,將可加速新藥開發並大幅降低研發成本,挹注長期獲利,短期也有多項重要新藥將於上半年陸續公布臨床實驗結果,現階段反而是逢低分批布局的時機。

美銀美林經理人更指出,根據彭博資訊顯示,醫療產業已連續三個月蟬連獲淨加碼榜首,較上個月看好度再增加5個百分點至41%,成為2020年10月以來最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也說,健康醫療股票在近期的波動環境中仍表現強韌。

回到醫療產業面,江宜虔表示,醫療生化產業的次產業差異不小,建議投資人平衡布局,並在具創新能力及技術平台的新藥研發、醫療器材和醫療服務業者中擇優加碼,同時為降低波動風險,可著重投資於具創新技術、產品差異化大,以及具高度競爭力的廠商。

生技產業 新藥開發 營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