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金 抗通膨利器

聯合新聞網

【經濟日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根據美國穀物協會(U.S.Grains Council)17日發布報告,中國有機會於2014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指出,由於「食」的商機相當驚人,可望成為通膨環伺下的投資亮點。

林孟洼說,過去在新興市場成長下,全球出現硬資源的超級循環,帶動資源基金的高報酬表現,然隨著經濟成長進入新層次,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對精緻食物需求提高,光看中國玉米的進口量就如此驚人,農金產業的基本面相對扎實,預期消費力道成長將涵蓋肉類、各類穀物、食品,未來將進入農金產業的黃金年代。

最有趣的地方是,中國已為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過去幾乎不需要對外進口玉米,但目前情勢卻有極大轉變,從2010 年開始小幅進口,至未來可能年年都有倍數增長的驚人爆發,全球穀物供不應求情況可見一斑。

直接從基金績效來看,包括元大全球資源傘型基金之元大全球農業商機基金、貝萊德世界農業基金、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等八檔聚焦於農業相關產業的基金,今年以來統統是正報酬,漲幅多在5%至10%之間。

不過,摩根商品市場產品經理謝瑞妍表示,DAX全球農金指數今年來雖上漲10%,近一周漲幅更高達2.4%,但農糧價格上漲大都是來自氣候異常所造成的供給不足,價格波動會較其他原物料更大。但是,農產品產出具持續性,並不會採收完畢就消失,而且其價格也會因氣候正常、廠商增產而回跌,所以長線價格反而較不像油礦金隨產出成本上升而走揚,這是投資農金相關商品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因此,投資人除了可投資布局相關農糧公司的基金外,亦可直接切入連結商品的期貨指數,可直接受惠原物料價格上揚,並更能確實掌握資源產業的輪漲行情。但若擔心波動偏高,則不妨布局橫跨能源、貴金屬、農糧、礦業等多元產業的天然資源基金,將是較穩健的選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