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平衡基金 買氣燒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2022年以來金融市場股債資產面臨劇烈波動,投資人偏愛平衡(混合)型資產的趨勢也愈來愈明顯。根據境外基金觀測站每月所公布的國人申贖及持有境外基金資料發現,自2022年3月以來,國人每月淨申購平衡(混合)型基金皆超過百億元。

據最新統計金額,8月國人淨申購平衡混合型基金達103.17億元,雖然基金數量僅51檔,但國內投資人持有總金額已來到7,380億元,為第三大持有的類型基金。

國人偏愛的境外平衡型基金前五檔,包括安聯收益成長基金、M&G入息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穩定月配收益基金、M&G收益優化基金等,前五名當中,瀚亞投資總代理的M&G投資基金就有兩檔入列。

M&G入息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市場波動依然存在,且股票債券相關性攀升,因此投資策略更要多元分散。除了布局股票及債券配置,債券部位也要保持彈性,例如適時布局長天期公債以平衡股票風險,另外布局新興市場債來獲取收益率。團隊建議,面對成長市場衰退的擔憂、利率過度反應,建議投資人可藉由平衡型基金的多元資產配置優勢,掌握股債及類股的輪動走勢。

安聯投信分析,以價值面而言,S&P 500指數預期本益比已由年初的21.4倍大幅回落。2022至2023年因通貨膨脹及庫存增加,企業獲利有向下調整壓力,但強勁消費力道加上供應鏈問題緩解、原物料價格下跌,可望減緩通膨壓力,均有助於支撐企業獲利。目前可轉債多為總報酬型及偏債型可轉債,意味著若市場震盪持續,在債底保護下可轉債下檔參與率可望降低;若股市向上,則具有向上的參與力道。在高波動環境下,可轉債將展現追漲抗跌特性。

安聯投信指出,由於近期市場仍會持續震盪,但通膨觸頂回落態勢不變,代表較糟的情況大致已過去,長期持有兼具收益與成長特質的多重資產,在獲取收益的同時,也能參與股市打底後回升行情,掌握市場轉折點與新機會。

債券 平衡型基金 通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