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資夯 分批加碼

經濟日報 記者黃婉軒/台北報導

近年來基建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刺激經濟重心,該風潮從2021年美國與G7國家、歐盟聯手推出多項全球性基礎建設計畫陸續展開,加上中國的新基建政策,總規模至少超過41.5兆美元,法人指出,基礎建設商機未來可期。

美國白宮在6月中旬表示,拜登將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高峰會,發起全球基礎建設夥伴關係在公衛、數位建設等領域與其他會員國透過公私部門投資上千億美元,協助東南亞國家推動潔淨能源、高科技,以及強化供應鏈等基礎建設。

聯邦民生基礎建設股票入息基金預定經理人趙家華表示,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加拿大、歐洲及日本等國基建的公共投資嚴重不足,導致基礎建設老舊,加上全球疫情、通膨升溫對整體經濟的衝擊,民生事業與基礎建設投資成為唯一解方,促使各國陸續推出新基礎建設政策,而這些利多政策也為基建產業帶來支撐。

趙家華指出,如今基礎建設不再只有傳統的「鐵公基」,也順應趨勢囊括政策支持、社會經濟長期需求、環境友善等基建。以美國為例,過去預算缺口高達1.25兆美元,導致基礎設施均已老化,大基建計畫撥出2,570億美元汰舊換新改善運輸設施,其他則用於提高再生能源、乾淨能源、淨水處理、老人照護基礎設施、5G通訊等,也顯示未來趨勢朝向數位經濟及低碳轉型,傳統加上新型態基建雙頭並進發展,受惠基建題材的公司也愈來愈多。

此外,根據全球基礎建設中心(GIH)報告顯示,預估2021年到2040年,全球基礎建設支出將逾70兆美元,中長期來看基建相關產業無論在資產規模、現金流量及股利方面都將有所成長。

展望基建產業後市,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基礎建設或公用事業產業型基金在經濟衰退擔憂下短線震盪難免,但基建公司提供的服務屬於日常生活必需,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獲利及現金流量可預測性高,中長期也將受惠全球朝低碳經濟轉型下的政策利多,建議投資人可採分批加碼或定期定額策略介入。

基礎建設 再生能源 東南亞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