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資產力捧ESG 法人籲留意三差異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永續投資資產快速增加,疫情更強化此現象。(路透)

永續投資資產快速增加,疫情更強化此現象。法人指出,最近金融業界於永續投資領域的焦點,正急速轉向私募資產市場。但私募及公開市場之間的永續投資仍有三大差異,即揭露資訊、股權、流動性。

富達國際全球首席投資長麥卡菲利(Andrew McCaffery)指出,近年來永續投資概念資產急速成長,集中在特定地區且大部分在於公開市場,尤其是上市股票。不過,此趨勢正蔓延至更廣大的私募資產市場,投資人應作好準備。

以歐洲私募市場的總資產規模來說,從2015年的9,000億歐元快速成長,到2020年已超過1.7兆歐元。但目前私募市場只有約15%的資產,採用接近公募基金早已廣為採納的永續投資標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預估,2025年歐洲的永續投資概念資產總額將達7,760億歐元至1.2兆歐元,占整體私募市場約27%~42%。

麥卡菲利表示,儘管ESG投資原則同時適用於公開及私募市場,但投資人仍須關注之間的三大差異。

首先,私人公司被要求對外揭露的資訊較少,因此直接與企業互動是收集數據的關鍵來源。

其次,相較於公開市場,投資私募資產擁有更大的股權或有效控制權。因此,即使私募市場投資人沒有如公開市場投資人般擁有投票權,未能透過投票表達自己的聲音,但反而更有可能推動公司作出變革。

第三,相較於公開市場,投資私募資產必須持有更長的時間,受到額外的流動性限制,退場策略也更複雜。

麥卡菲利指出,為了更準確掌握不斷變化的市場風險及契機,愈來愈多私募市場投資人在分析風險回報時,會納入ESG元素,因為認知到資產的永續性很重要,將影響相關資產在投資周期內和售出時的評價。

資誠 金融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