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長線續多 今年均價1850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李怡男、陳美君/台北報導】
展望今年黃金市場,豐銀行首席商品分析師史迪爾(James Steel)認為,黃金產量增加及金飾需求下滑可能抑制漲勢,但長期多頭行情不變,預期今年平均金價為每盎司1,850美元。
台灣銀行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預估,2月前半個月,金價將進入震盪整理格局,1,700美元整數關卡是第一道支撐技術價位,其次則是月線1,680美元,故1,680~1,700為第二道支撐價位區,再往下則是1,650美元。
由於元月漲幅過高,短線上有技術性回檔壓力,楊天立建議,投資人應謹慎操作,但長線來看,有利黃金的消息沒有太大改變,經濟前景更加不確定,加上美國貨幣政策維持寬鬆,有助金價維持多頭格局。
史迪爾指出,寬鬆貨幣政策、市場對政府鉅額負債憂慮以及區域政治風險升高,是金價高漲主因;此外,美國嚴重的財政問題,在大選年可能刺激投資人的黃金需求。
史迪爾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投資人信心瓦解,磨蝕投資人對金融體系與政府政策的信任,此氛圍有助投資人重新建立在金市的長期部位。另外,金價走勢與歐元有正相關,若歐元轉強,將可支撐金價上揚。
由於市場金價遠高於生產成本,史迪爾預期黃金產量將於未來五年持續提升;由往例觀之,歷來高昂金價也能吸引大量碎金回流,增加供給。
史迪爾認為,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是金飾的主要購買國家,金價上揚將抑制金飾的需求;目前金幣與金條等實體黃金需求仍強,但若金價進一步上漲,需求亦將下降。
史迪爾指出,數十年來都是黃金淨賣出的各國中央銀行,現已轉而成為最強大的黃金買主,這是自黃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發明後,金市看漲的單一最重要因素。
史迪爾表示,政府部門需求影響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進一步影響價格,他認為金價漲跌繫乎政府需求的情形仍將持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