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 反彈行情可期
【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歐債前景未明,去年商品交易量創12 年來新低,以原油、銅和棉花的交易量跌幅最大。市場人士指出,今年元月多頭行情有利投資信心,大宗商品投資可望反彈,但不會恢復到2009年的高峰。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下挫、波動性上升,投資人和交易員紛紛了結手中部位,去年13種主要大宗商品合約(未平倉期貨和期權合約)數量下降19%,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下滑幅度。
各類投資人撤離大宗商品市場,包括對沖基金、原材料的生產和使用企業。巴克萊資本指出,去年12月,散戶投資人經常使用的指數基金和其他投資產品也出現資金外逃。
市場人士分析,投資人擔心歐洲債務危機及中國經濟減速,導致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震盪。大宗商品價格已上漲十年,多頭走勢是否延續,引發質疑。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年底,13種主要大宗商品的未平倉合約數降至870萬口,低於2010年年底的1,070萬口。
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全球曼氏金融(MF Global Holdings)去年10 月破產,可能也加速這種下滑趨勢,因為該公司客戶持有的部位被清算。
不過,今年元月全球股市上揚,可能有助投資信心上揚。一些分析師認為,投資人可能很快就會重返大宗商品市場。標準普爾公司大宗商品部門高級負責人麥可格羅恩(Michael McGlone)表示,如果歐洲債務問題解決,或有證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加速增長,則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重拾漲勢,這也許會鼓勵投資人重返市場。
在13種原物料中,以原油、銅與棉花的交易量下滑最快。從去年3月至年底,原油期貨和期權的未平倉合約數量下滑9%,只有220 萬口,為2007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去年11月,銅期貨期權合約降至11.2萬口,為2009年6月以來最低,較2010年12月的歷史高峰大減33%。去年11月,棉花合約降至兩年低點18萬口,比2010年11月的高點暴跌61%。
不過,在所有原物料交易中,只有天然氣的交易逆市上揚,去年未平倉合約數量成長24%,原因是投資人押注天然氣價格會下跌。
巴克萊的一份報告則顯示,去年從第二到第四季,流向大宗商品類指數股票型基金、指數基金和其他產品的投資資金減少41億美元,全年的資金流入規模因此降至150億美元,為2002 年以來新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