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失血 淪外資提款機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外資上周對亞股賣多買少,以印度吸金5億美元最高,再來是印尼的1.6億美元、南韓的1.3億美元;賣超則以台灣失血30.4億美元最多,其他如越南、泰國及菲律賓都不到0.5億美元。亞股上周普遍走弱,只有印尼收紅,全周上漲0.6%,台股大跌3.9%最弱。

今年以來,亞股獲外資買超的市場有四個,都是東協市場,依次為泰國的50.2億美元、印尼的47.1億美元、馬來西亞的19.2億美元、越南的0.5億美元;賣超則仍以台股的404億美元最高,再來是印度的212億元、南韓的122億美元。至於股市表現,仍是東南亞優於北亞,以印尼漲近一成最優,台灣及南韓跌幅再度逼近20%。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從總經角度來看,東協經濟成長高於其他新興國家,且是少數比2021年成長更強勁的區域,企業獲利增速也可望維持雙位數,加上預估本益比仍合理,估值方面具吸引力,因此仍看好東協股市後市。

PGIM保德信金平衡基金經理人廖炳焜指出,現階段雖然基本面無悲觀理由,但籌碼面、技術面都比較弱勢,且電子業庫存水位上升狀況並未改變。經濟展望下修,可能不利股市本益比擴張,加上美股仍偏震盪,四大指數失守季線,本周台股震盪難免。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部分產業仍面臨獲利持續下修的壓力,並不排除落底時間再往後延的可能性;從評價面來看,目前台股本益比下修至約10.5倍,為近十年來低點,現金股利殖利率則反之來到十年高點;從價值面來看,台股資金去化的效益已逐步浮現,下檔風險也開始相對收斂。

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分析,越南上周調整交割時間從T+2進化到T+1.5日,有望刺激成交量上揚,加上企業穩健獲利帶動,過去一年越股成交量成長幅度較東協國家耀眼。

台股 東協 亞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