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吸金 稱霸亞股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外資上周對亞股持續買超,以台股吸金10.9億美元最多,連兩周成為吸金王,再來是南韓的9.7億美元、印尼的3.2億美元;賣超則只有印度及菲律賓,但失血金額都不到0.2億美元。亞股上周只有馬來西亞收黑,以印尼漲2.2%最高。

今年以來,亞股仍只有三個東協市場保持淨流入,依次是印尼的48億美元、泰國的41.8億美元、馬來西亞的17.6億美元;賣超則是以台股的270億美元最高,再來是印度的223億元、南韓的115億美元。至於股市表現,仍是東南亞優於北亞,以印尼漲7.3%最優。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東協股市今年來表現較強勢,主因經濟數據及企業財報都強勁,又受惠原物料大漲行情。基於東協經濟復甦態勢仍未改變,且東南亞區域通貨膨脹仍相對可控,預期未來升息速度將不會過快,對市場衝擊可望較小,看好低基期與邊境解封復甦題材。

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賴正鴻表示,從籌碼來看,台股融資餘額減少,且外資買超轉趨積極,有利多方。就技術面觀察,自5月12日低點以來,大盤已反彈逾千點,加上周K線連三紅,台股有機會向上挺進。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由於通膨問題仍在,因此在策略上仍採中性偏保守態度。其中,仍宜以具結構性成長利基如矽智財(IP)、特殊應用IC(ASIC)、晶圓代工等題材為核心持股,雖短期難免受市場影響,但長期來看仍具成長性。

霸菱投顧提醒,未來亞股要注意的風險包括美國聯準會(Fed)的緊縮政策過於鷹派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美元升值可能使亞股承壓;歐盟的能源危機;美國的政策收緊及中國經濟疲弱,可能導致台灣及南韓等出口型經濟體的外部需求疲弱。

瑞銀財富管理分析,除了中國大陸外,亞洲地區央行已建立起鷹派陣營。由於疫情而被抑制的需求和供給側中斷、俄烏衝突和中國大陸寬鬆政策等,都增加通膨壓力,本周期的升息步伐可能較快。依歷史經驗,防禦或價值型股票往往會領先大盤。

台股 亞股 東協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