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ettism/ETF崛起…共同基金沒落

聯合新聞網

【經濟日報╱Buffettism】

1987年10月19日,著名的黑色星期一,道瓊工業指數在1日之內下跌了508點,投資人在1日內就損失了二成。

這個大崩盤,讓投資人發現,原來共同基金的經理人無法預測股災的發生,就算是付了昂貴的管理費,投資基金也無法避免遭受到股災的嚴重打擊。

更嚴重的問題是,共同基金的交易方式很特殊,要等到股市收盤後,計算當天的淨值,並根據淨值進行交易。

以往這個模式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在黑色星期一當天,投資人才發現這個機制大有問題,在市場已經下跌了一成之後,基金的投資人想要賣也沒辦法。

因為一定要等到收盤之後計算出淨值,才能以淨值來交易,結果就是投資人必須眼睜睜的看著股價繼續再跌一成,卻什麼事也不能做。

黑色星期一為什麼會跌得這麼慘,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市場上缺少了一種與實物股票相連結的避險工具。

當時雖然已經有指數期貨可以避險,同時也成為股市價格發現的工具。

但在黑色星期一當天,期貨這個避險工具因為股價已經跌得太慘了,沒有人願意承接,因此失去了流動性,反而導致期貨價格更加下跌。

結果避險工具反而變成了造成指數加速崩盤的主因。

這就是因為期貨本身未持有現貨股票,所以無法透過套利機制來維持股市與避險工具之間的連結程度與流動性。

因此在1987年之後,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徵求1種與指數連結,可以避險又持有實務股票的投資工具,於是創造出了ETF這種投資工具。

但是中間還經歷了很多波折,直到1993年的1月22日,第1檔ETF才正式發行,為追蹤S&P 500指數、代號SPY的ETF。

當時的市場上,沒有什麼人看好ETF,基金公司認為這種基金只追蹤指數,不是由專業的經理人負責操作,雖然可以因此在費用上比較便宜,但也只能拿到跟指數一樣的報酬。

投資人則因為ETF沒有太多的行銷經費,不像共同基金收了很高的費用,其中一部分可以拿去行銷,所以也沒有多少投資人知道或瞭解ETF這種新的投資工具。

所幸,慢慢的開始有投資人發現ETF的好處,不但收費低,而且能夠幾乎沒有誤差的追蹤指數,這樣的報酬也不差了,因為投資人也發現,要打敗指數,是一個難度不低的任務。

從1993年發行了第1檔ETF之後,ETF的成長相當緩慢,一直到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爆發之後,投資人終於徹底覺醒了。

那就是,基金的經理人不僅無法預測黑色星期一那種瞬間大崩盤,就連次貸風暴所造成的金融海嘯也一樣一點都沒有防備,因而導致投資人付了很高昂的費用,基金經理人卻無法帶給投資人相對應的價值。

於是,投資人紛紛離共同基金而去,轉而投入ETF的行列。

在1993年年底,SPY這檔ETF的資產規模才只有4.6億美元,但經過20年,現在全部的ETF資產規模已經成長到1.4兆美元,而且資產規模每年還在快速成長;反觀共同基金的資產規模卻有逐漸下滑的趨勢。

ETF還是個相當年輕的投資工具,而且愈來愈受歡迎。

隨著共同基金的沒落,ETF可能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投資工具。

因此建議大家,應多多瞭解一下ETF這個收費低廉的好工具。

(作者是學術研究人員,經營「USA STOCK」部落格,並為BBS站批踢踢的CFP版版主,以指數型投資與價值投資為寫作主軸,熱愛研究台灣與美國的ETF與共同基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