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採資產配置 停損停利靠邊站
【經濟日報/綠角】
市場是交換風險的地方。買進證券的人,承擔價格下跌且參與其中的風險;賣出證券的人,承擔價格上漲卻沒有參與的風險。每筆成交,都是風險的交換。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許多人認為出清持股,走出市場,他就沒有風險了。
「出清持股就沒有風險。」對許多人來說其真正意涵在於:走出市場就沒有心理壓力。他離開市場為的是處理心情的不安,而非立足於健全的金錢處理策略。
鼓勵投資人離開市場的兩種策略,最常見的莫過於停利與停損,正是這種處理心情的方法。
停利處理的心理問題是懼高症,很多人看著手中持股價格愈來愈高,心中也愈來愈害怕,就像看著木條堆成的疊疊樂愈排愈高。心中雖因財富的增加而高興,想要再多累積一些,但又害怕整個垮下來,於是採用停利策略,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停損處理的心理問題是,切斷繼續損失的恐懼。許多人看著手中原本看好的標地,跌得一榻糊塗,心理難受,承受金錢損失與暗中譴責自己看錯的雙重心理壓力,而且,損失10,000元的痛苦遠大於賺取10,000元的快樂。
大多投資人都沒有受過特別的心理訓練,就投入市場這個反覆考驗自己心性的環境。在這種狀況下,選擇心靈的解脫,並衷心相信停損與停利才是對的作法,應不令人意外。
但我們可以簡單的想一下,停損停利要怎樣才會有用?
在停損之後,投資標的持續下挫,那麼這次停損就是正確的動作。但假如賣出後,標的反轉向上,那麼這次停損就是錯誤的舉動。
在停利之後,標的果然漲不上去或甚至下跌了,那麼停利是有利的。但假如賣出,標的持續上漲,停利會讓自己錯失漲幅。重點就是,停損要能事先猜測標的會持續下挫,才會有用;停利,有能事先預測標的會無法繼續上漲或甚至下跌,才會有用。
太多人根本沒想過停損停利的基本邏輯:這些方法要在你能正確預知未來走勢時才有用。太多人就單純設個xx%停利,xx%停損,然後就以為自己有了一套「交易邏輯」,假如你問,為什麼停利要設10%,設15%會不會比較好?或是為什麼停利要設10%,設5%會不會比較好?他們通常答不上來。
許多投資朋友可能會問,不停損停利,那我如何要調控投資部位呢?答案很簡單,採行資產配置。
譬如資產配置的比重是股債比80:20。那麼當股票表現相對比債券好的時候,可能會讓投資組合變成股債比82:18。這時可以採用再平衡,出清掉股市多出的2%,補足債券少掉的2%。這麼做,可以發揮高點出清一些,低點多買進一些的功能,又不會讓投資人整體資金離開市場,冒著錯失漲幅的風險。進出市場,不是只有停損停利這個方法。
(作者是網路知名財經部落客,曾出版《股海勝經》、《綠角的基金8堂課》。部落格推崇指數化投資,以投資人觀點出發,提供少見於主流媒體的觀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