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老子/投資級債基金 長抱績效亮眼

聯合新聞網

【經濟日報╱文/怪老子】

怪老子

台灣的投資者普遍有個怪現象,就是談起股票每個人頭頭是道,但是卻鮮少人了解債券以及債券型基金。生活周遭裡,常聽人誇說自己今年從股票賺到了多少錢,聽多了確實會讓人誤以為股票有多好賺。只不過背後真正的事實,卻是幾次的賺錢抵不過一次的大跌。大家通常只喜歡談論賺錢的部分,很少人會說自己賠錢的。

其實投資除了股票之外,還存在一個相當不錯的投資標的,那就是海外債券型基金。不僅可以有不錯的投資績效,最誘人的地方是淨值的波動非常小,若長期持有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債券型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債券,購買債券就等同於把錢借錢給債券發行機構,以收取固定利息來獲益。那麼只要不要被倒帳,不就沒有不賺錢的道理嗎?想想看,你到銀行存定期存款,不就等於把錢借給銀行,你曾經虧錢過嗎?相信到現在沒有人存定存虧過錢吧,因為台灣的銀行到現在還沒有倒閉過,即便有一些銀行經營不善,也頂多被收管而已,投資者應該還不曾有過虧損。

投資20年 可望賺三倍

附圖是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自1990年到2010年的績效,這21年來,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幾乎都是正值,當中只有兩年(1999 、2005)是虧損的,而且最壞也不過虧損5.2%。除了虧損年數少之外,還有七年曾經高過10%,最高甚至達到19.7%。再看看2008年的金融海嘯,也仍然維持4.8%的投資報酬率。

如果你在1990年投資100萬元於一檔債券型基金,若其表現跟這指數一模一樣,到了2010年底時,該基金的資產淨值就會達到422萬元,累計報酬率高達322%,雖然每年的報酬率只有7%,不過這可是非常穩定,是以複利計算所得到的平均報酬率。

造成債券價格的波動因素,就稱為風險。市場利率會造成債券價格波動,這稱為利率風險。發行機構的信用發生危機,也會造成價格波動,稱為信用風險。利率風險不足為奇,只要持有到期滿,利率風險就會自動消除。然而信用風險卻沒有辦法透過時間稀釋,只能靠選擇債信良好的標的。

債券發行公司的信用是否良好,可以透過所持有的債信評等來評斷。每一家發行債券的公司,為了讓投資者了解該公司的信用程度,都得取得標準普爾或穆迪這些國際知名公司的債信評等。這兩家信評公司所用的符號不同,不過都大同小異。信用等級由AAA一路降為D,這其中又可區分為「投資等級」及「非投資等級」兩大分類。只要是BBB /Baa以上就稱為投資等級;BB/Ba(含)以下就是非投資等級。

高收益債 風險高很多

簡單說,只要債券型基金所持有的債券都是投資等級的,那麼這檔基金被倒帳的機會就會很低。那非投資等級的債券,又有哪些基金會持有呢?其實高收益債券型基金主要就是持有這些非投資等級的債券,也就是俗稱的垃圾債。那個投資者不希望獲利是屬於高收益,既然垃圾債代表其信用非常差,照理說違約機會很大,怎會跟「高收益」這美名劃上等號呢?其實這完全是行銷手法而已,事實上完全相反。因為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風險高許多,投資者要求的獲利相對也要提升,以彌補因承擔風險所該有的報酬。

債券型基金穩賺不賠的祕方,說穿了不值錢,就是長期持有以及要選擇投資等級的債券型基金,避免選擇高收益債券型基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