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製造業報喜 亞股春燕現蹤

聯合新聞網

統計10月份外資減碼新興亞股4.86億美元,以南韓(-9.87億美元)、台股(-9.55億美元)賣超最重,而印度(+19.67億美元)、印尼(+2.77億美元)仍為淨買超;累計今年以來外資買超新興亞股,仍以印度181.78億美元、南韓股市126.4億美元分居新興亞股冠亞軍。

觀察上周新興亞洲股市表現,香港恒生指數表現最佳,單周上升2.6%,上證綜合指數(+2.5%)、泰國SET指數(+1.9%)、韓國Kospi指數(+1.4%)及台灣加權指數(+1.1%)則緊隨其後,統計整體新興亞股指數單周上漲2.1%。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截至11月2日止,外資上周由空翻多,終結先前連三周賣超動作,反手小買新興亞股2.23億美元;其中買超南韓2.8億美元為最多,次為印度的0.94億美元(連續第14周買超),其餘國家則多為小買小賣;僅印尼股市遭外資賣超1.58億美元較多,且為連8周買超後出現賣超情況。

匯豐全球新富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美國近75年來影響紐約市最嚴重的颶風上週造成重大破壞,儘管預期相關影響將於一段時間內浮現,然而財產上的破壞目前未有對GDP成長帶來直接影響;反之,基於工作日數減少而出現部分產出的損失,則有機會於災區重建活動中所抵銷。中國10月份官方PMI達50.2,為自7月以來首次來到50之上,新訂單及出口訂單持續反彈,庫存則大致維持穩定,顯示內地製造業已見底回升。隨著中美兩大經濟領頭羊在經濟數據上的樂觀表現,進一步提振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偏好,也抵銷了第三季美國企業獲利遜於預期的影響。

上周公布中國10月份採購經理製造業指數顯示,新訂單數目上升,支持市場樂觀情緒;韓國9月份匯豐採購經理製造業指數也意外上揚,顯示該行業的復甦已更為顯著。市場預期全球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提振亞洲股市表現,且東北亞股市表現明顯優於東南亞,此為全球經濟復甦初期常出現的情況。

韓國10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1.2%,不但優於市場預期,也顯示海外需求正逐漸增強。隨著中國製造業重獲成長動能,也同步引領整體大中華區域也踏上復甦軌道,由匯豐10月份韓國PMI指數升至47.4,台灣PMI從9月份的45.6升至47.8,印度PMI經理人調查亦從9月的52.8反彈到10月的52.9,研判亞洲經濟應已觸底。

上周印度央行如市場預期將現金儲備利率由4.5%降至4.25%,以紓緩流動性,此舉預期將注入約1750 億盧比於市場內,另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印度央行表示,通膨於未來數月仍將高居不下,並只會於明年初逐步回落,不過對於明年第一季是否推行貨幣寬鬆措施則持開放態度。顯示印度官方仍憂慮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對當地經濟前景的衝擊;匯豐環球投資管理預期,印度當局仍將於短期內推出更多措施,以維持當地投資級別的主權評級。

印尼部分,印尼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近期屢獲國際資金買盤青睞,看好的就是其強勁的外國直接投資和國內消費商機。印尼政府公布7-9月外國直接投資(FDI)總規模年增22%,約合5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也讓其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6.1%至6.5%。尤其是亞洲國家基礎建設投資持續成長,包括中國、泰國與印尼政府之政策方向皆是鼓勵基礎建設投資,因此基礎建設相關類股與消費類股為主要投資產業。

展望本周市場重點,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於周二(6)日舉行,儘管兩位侯選人截然不同,但無論何者當選,都將面臨「財政懸崖」的嚴峻挑戰(即於2013 年起,龐大稅收增加將會出現,而自動性減少開支亦會生效),以及需提出可靠的長期減赤計劃,以免影響經濟復甦。就兩者政見表述,其可能差異則在於共和黨偏好削減支出以降低赤字,民主黨則偏好提高收入(如增稅);然從現實面來看,綜合兩者共同實施部分政網則較為可能。整體而言,儘管歐洲主權債信危機,以及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仍然未解,但亞洲經濟情勢應已率先回穩,也讓亞股第四季築底回升的機會更加看好。

【匯豐中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

本資料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投資任何有價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之建議或要約,匯豐中華投信已盡力尋求可靠之資料來源以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但無法保證該等資料之正確及完整性,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投資風險,承擔投資損益結果,匯豐中華投信及其董事、受僱人不因此而承擔任何損害賠償責任。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匯豐中華投信】

匯豐中華投信成立於1986年4月,前身為中華投信,2001年8月被納入匯豐集團(HSBC)旗下,更為現名。2008年6月,配合匯豐集團統合全球資源,匯豐中華投信英文名稱改為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Taiwan) Limited。匯豐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倫敦,1865年先後於香港和上海成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成立迄今超過145年。

推薦文章

留言